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远离慢病

21.03.2017  23:35

          3月21日是第17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远离慢病”。记者19日从市精神卫生中心讲座中了解到,我国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达38.2%。那么我们该如何判定是否出现失眠?又该如何进行干预呢?

  良好睡眠包含两个要素:能够顺利入睡、连续睡眠时间超过6小时。因此,如果一周之内出现三次以上达不到良好睡眠标准的情况,就很可能是失眠了。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科主任张新军说:“正常的上床到睡眠时间应该在30分钟之内,超过30分钟我们就叫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就是睡眠当中反复觉醒,睡眠总处于浅睡眠状态。同时感觉到困扰了白天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那么它就称之为失眠。

  我国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达38.2%,长时间的失眠还会诱发各种慢性疾病。张新军说:“一宿睡不好觉转天就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失眠比较严重的会诱发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心梗,所以我们是必须干预的。

  治疗失眠,包括行为矫正和药物两个方面。行为矫正就是说要尽快清除半夜看时钟、周末延迟起床时间、睡前饮酒或剧烈运动等干扰睡眠的行为。治疗失眠的药物则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徐广明说:“长期增加剂量很容易形成依赖,进一步地破坏睡眠结构。另外治疗原发性失眠的药物还是比较广泛多的,有一些新的药物陆续投入临床使用,一些抗抑郁药也带有一定镇静催眠作用,所以说,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还是需要专家医生进行指导的。

  针对中小学生,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科主任张新军特别提示说,家长要帮助孩子改变晚于11点才睡、半夜起来学习等不健康的习惯。

  张新军:“大脑分泌引导睡觉的褪黑素就11点到3点之间分泌,你错过这个阶段怎么能试图有深度睡眠那么一个很好的节律,别说时间久了,哪怕一周、两周,孩子的精力也会下降、免疫力也会下降、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半夜起来也是不可取,孩子白天学习了以后,要通过夜间睡觉去整理记忆,这种整理睡眠前期很少,睡眠中段以后陆续出现,如果半夜起来写作业,这一段就没有了。我们建议是11点睡,早晨起来6点起。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