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区落实民心工程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新学期伊始,东丽区又有一批中小学生搬入了新落成的校舍,开始了崭新的学习生活。东丽区从2010年开始,连续七年把教育事业纳入民心工程,着力优化教育软硬件条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极大地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记者走进东羽小学,崭新的校园,优雅的环境,宽敞的教室,朗朗的读书声从这里传出。教师杨晓颖深有感触地说:“搬到新学校后,学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软硬件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操场,由原来的土操场变成塑胶跑道,防止学生在运动时摔伤;在教学方面,我们以前用的是电脑投影仪,现在引入了最新的电子白板设备,更加方便快捷。”据了解,东羽小学新校区占地面积9600多平方米,建有体育馆、塑胶体育场,美术、科学等功能室,高大气派的校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学生们营造了优质的学习环境。学生黄静蕾说:“新学校教室清新亮丽,楼道内摆着许多盆栽,让整个校园显得生机勃勃,我很喜欢这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今的东羽小学有学生1000多名,新立街小东庄村、中营村、十三顷村、老圈村、东大桥村以及东盛园和悦盛园两个小区,附近的居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都能在这里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每天,居住在华新街名都花园社区的曹青青,走过一条马路就能到新建成的华新实验学校上学了。曹青青说:“原来想去远的地方上学,没想到家门口就建有一所好的国办学校,在这里学习很开心。” 华新实验学校是今年东丽区新建校,被列入20项民心工程之一。为确保新学校如期投入使用,该校多次召开筹备会,克服重重困难,确保附近学生如期入学。据悉,学校现有新生73人,两个教学班。从桌椅摆放,安装空调、电脑,到张贴指示标语、装饰办公区域和教室都精心布置。家长张俊乐说:“我看到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的校园,看到设备齐全、温馨惬意的教室,感受到学校科学细致的管理,感觉把孩子送到这里是明智的选择。”
近年来,东丽区在注重自身教育设施和教育水平提升的同时,还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吸引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到东丽区办学,促进东丽区教育和北京教育资源的有效融合,提升全区教育的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与其他传统学校不同,北大附中天津东丽湖学校对低年级和高年级都采用了新的教育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主要采用包班制教育,由两位老师负责教授所有课程。而教室也会根据包班老师的思想,设计成不同的主题教室,让孩子们在丰富的课程中收获知识;对于高年级来说,则为不同学科配备专业教室,满足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还有专业的导师指导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创新的教学方式,社团、俱乐部、书院、社区等活动和组织形式也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而在这些创新方式背后,体现了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有思想力能创新的学生。教师郭栩说:“基于每个孩子天性不同,天资不同,潜力不同,每个人的发展方式也有所不同,我们教学正是配合这方面需求。我相信在这里学习的孩子能将学习与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据介绍,北大附中东丽湖学校现有学生470人,12个年级。成立一年多来,学校引进并传承了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教育精神和北大附中独特的办学理念,力求“原汁原味”,全面贯彻“以学生为先,注重全方位发展,开拓国际视野”的教育理念。
今年,全区围绕现有居民小区和新市镇建设,加快教育布局调整,不断满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目前,华新中学、华侨城学校、东羽小学、华新幼儿园、海颂幼儿园、冬梅幼儿园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海河七村小学以及万新街三所幼儿园、军粮城街三所幼儿园已经建成,即将投入使用。在素质教育方面,实施素质教育拓展课外行动计划,创建体育、艺术、科技等特色学校,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大力推进京津冀交流合作工作,借助北师大的优质资源,开展合作和交流,进行基础教育内在质量的提升。
“十三五”期间,东丽区将不断投入财政资金,新建中学17所,小学19所,幼儿园31所,形成与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协调的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使学校分布更加合理,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实现全区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