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首次成功完成两例肺移植手术 患者已健康出院

11.09.2015  16:51

  新华网天津9月11日电(记者张建新)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日前成功为两名肺气肿患者完成了肺移植手术,这两名患者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据了解,同时完成两例肺移植手术(其中一例为单肺移植,一例为双肺移植),在天津尚属首次。

  接受移植的两名患者均为男性,其中59岁的李姓患者是浙江省人,患者性肺气肿,长期憋喘,反复肺部感染,4个月前,他因肺气肿、肺感染,呼吸功能衰竭,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他进行了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治疗,经3月的监护室治疗出院。但出院后仍反复发作憋喘,日常活动严重受限,一旦再次肺感染,可能再也无法脱离呼吸机。

  长期反复呼吸功能衰竭,多次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濒死感让他痛下决心接受肺脏手术。

  另一名患者是52岁的老王,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有近30年的肺气肿病史,支扩病史8年余,多次反复肺感染、咳浓痰等,活动严重受限,轻微活动后紫绀严重,经多方了解决定接受双肺移植。

  两名患者入院后,一中心院心外科主任孔祥荣组织相关科室多次会诊最终确定手术方案。8月19日,孔祥荣主任带领他的团队为两名患者实施连台手术。

  第一个手术的老李左肺粘连严重,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左肺切除,肺切除难度极大,胸壁广泛出血,仔细止血后行左肺移植,右侧单肺通气良好,移植过程顺利,移植完成后肺氧合满意。

  随后,王某接受了双肺移植手术。术中经麻醉仔细评估,反复尝试单肺通气,最终决定不用ECMO辅助,先行左肺移植,左肺移植完成后恢复通气,观察氧合情况,左肺功能逐步恢复后再次消毒翻身,行右肺移植。双肺移植完成后,氧合满意,顺利返回心外监护室。

  孔祥荣主任说,由于肺是对外开放的器官,肺移植后的早期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3大感染)极为常见,并且是导致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多数肺移植受者术前身体条件普遍较差,多数曾大量使用过抗生素,耐药现象严重。 此两例患者情况也是如此。

  术后,医院根据病情,给予患者静脉药物抗真菌、抗病毒、抗细菌综合治疗,同时辅助雾化吸入,气管镜治疗、体位引流等辅助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术后三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渡过围手术期重重难关,目前顺利康复出院。

  据了解,肺不同于肝、肾等实体器官,它是一个空腔脏器,安全的冷缺血保存时限只有4-6 h,而且易发生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导致早期移植肺水肿和肺功能丧失。因此,移植过程中对供肺的获取、保存、植入、再灌注的要求较高。

  同时,肺移植受者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和血药浓度水平均高于其他实体器官移植,肺移植患者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要多于肝、肾移植。因此,肺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与拥有一个多学科合作团队,包括外科医师、呼吸内科医师、麻醉科医师、重症监护医师、物理治疗师和护士等的配合及围手术期管理是密切相关的。(完)

[责任编辑: 冯娟 ] [编辑: 冯娟 ]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