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开局季释放六大信号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以往被高增速掩盖的矛盾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运行环境空前复杂。“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作出明确判断。
放眼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失衡、各国货币政策分化、通货紧缩、财政赤字乃至地缘政治变化,都可能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从国内看,楼市低迷、地方债务、产能过剩等是担忧情绪较为集中的领域,尽管总体风险可控,但局部地区存在的隐患不容轻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今年一季度,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增长8.5%,已降至去年同期增速的一半左右。截至今年3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已连续30多个月负增长,创下了近30年工业领域通缩的最长时间,不少企业正经历痛苦的调整。
风险的暴露未必是坏事,处理得好,风险与压力可以化为前进动力,挑战与危机亦是改革契机。
“中国对现阶段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已有充分认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化解风险,并开始取得成效。我们有能力以局部风险的有序化解释放,避免系统性风险和全局性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
我国经济“天平”的两端,一面是表现乏力的传统增长动力,一面是加快孕育的新生动力。新旧转换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转型阵痛加剧,但希望也在上升。
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升至51.6%,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0和1.3个百分点;新登记注册企业数同比增长38.4%;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41.3%……
“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在加快孕育。”盛来运说,新动力的体量还比较小,虽然增速较快,但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动力消退带来的影响。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关键是在新的平台上实现供给和需求在总量上的再平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余斌说。
转型绝非一日之功,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释放中国经济潜在的活力和动力,让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向中高端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尤须保持信心和定力,面对各种挑战,迎难而上,同时要以理性、平常心态,给中国经济完成转型升级的空间和时间,才能真正实现行稳致远。
7%的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位居前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认为,过去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三分之一,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记者赵超、陈炜伟、王希、安蓓、王优玲、关桂峰、李惊亚、杨洪涛)
原标题: 中国经济开局季释放六大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