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价格居高不下令人忧

23.02.2016  16:02

  中医药发展的道路崎岖坎坷,荆棘丛生,时有拦路虎出没。近年来,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又一“拦路虎”。一些病人本以为中医药简便廉验,草根、树皮不值钱,结果一看药价就打了“退堂鼓”。

  如常用于止咳化痰的川贝,饮片每克是3.3元,配方颗粒更是高达6元,一般成人若用10克,只这味药就要几十元钱。再如常用于补血的阿胶,其价格不断上涨,现在是每克4元等。可以说,现在的中药已不是群众印象中的“廉价药”,而是价格不菲的“富贵药”。病人吃不起中药,中医如何治病救人呢?

  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医发展的动力,没有群众基础,中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过去中医以简便廉验赢得群众信赖,现在这四个特点还有哪些优势呢?所以中药价格问题不解决,就会失去许多想看中医的病人。

  据报道,近1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从2004年的960亿元,到2013年达到6000多亿元。伴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中药材价格也快速走高。从药通网中药材大盘价格指数来看,2007年到2014年价格指数由2700点增长到6600点。

  常用的中药材如金银花,从27元/公斤涨到360元/公斤;板蓝根从3元左右最高涨到30元;太子参原来每公斤200多元,最高时达到500元,被老百姓斥为“只有太子才用得起的参”!

  尽管近两年大多数中药材价格有所降低,但70%~80%常用的中药材的价格上涨超过两倍以上。许多中医师都感觉到中药处方费用在不断提高,以前治疗感冒咳嗽一服药2元~3元,现在则需要20元~30元,有些药甚至达到两三百元。

  不但价格高涨,更令人揪心的是中药材质量也让人担忧。花大价钱买回来的人参,有可能是提炼过精华的药渣;治头发白的何首乌,可能吃坏肚子,只因为传统炮制技术“九蒸九晒”被弃置一边;道地药材处处移植,农药肥料几回催生,转基因技术也慌忙上阵,纵然华佗再世,无药可用徒唤奈何?

  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影响因素很多,如中医药产业与健康产业迅猛发展,尤其是药食两用中药材开发利用范围扩大,造成市场需求量增大;可种养殖中药材受用工费提高以及农副产品特殊市场规律波动,价格也“水涨船高”;野生中药材过度开发,养护不利,导致减产;不法商贩投机炒作,囤积居奇等,这些因素无不导致中药价格不断飙升。

  笔者认为,要想让中药材价格回归理性,不能光靠市场调节,还需要政府从产业政策上给予支持。相关部门应建立全国中药材产业信息平台,通过对中药材市场的供需进行整体评估,及时发布供需信息,为市场调节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还要理顺整个国内中药材购销市场,做到中药材货源公开化,存货、销售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