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药材价格已经“高烧”4年
药材商感叹“生意难做”
俗话说,“药到蕲州方见奇。”湖北省蕲春县是我国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就有一家在这里。《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中药材,蕲春境内便有1000余种。其中,常见中草药400多种。
8月20日,记者来到蕲春县李时珍大道,“湖北李时珍国际医药港”便建于此,这里有近百家中药材经营户。依托蕲春“华夏中药谷”的优势,医药港也是长江中下游最大中药材集散地。
走进医药港,各种药材开架销售,不少药商从武汉、英山、大悟、随州等湖北其他地区来此打货。记者走访十多家经营户,听到的感叹如出一辙:部分中药材价格一路下跌,今年生意不好做。
一位业内人士有着20多年药材经营经验,他家的药材有300多种,购于全国各地,销往湖北、江西、广州等省份据记者,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今年中药材价格确实整体都在跌,下跌品种所占比例约为五成,仅10%的品种价格在上涨,其中野生中药材由于市场上货源少,价格优势明显。
尤其是甘肃、云南产的常用中药材,跌幅很明显。甘草、三七、黄芩、天麻等中药材价格都在下跌。尤其是三七,前几年由于人为炒作,批发价飙涨到1000元/公斤,这两年价格如同“过山车”,今年三七40头批发价约240元/公斤至250元/公斤,而统货更便宜,一公斤约200元。
甘草往年统装货批发价为14元/公斤,今年降到10元/公斤;黄芩统装货去年20元/公斤,今年降到14元/公斤;野生黄芪从去年32元/公斤,今年跌到25元/公斤;天麻从去年的130/公斤至140元/公斤,今年跌到110元/公斤。
从去年起,除阿胶类外,其他高档中药材价格都不容乐观,如冬虫夏草、鹿茸、铁皮石斛等价格均在下跌。他分析,受国家政策影响,高档消费呈下降趋势,市场供大于求。此外,这两年资本转向股市,人为炒作逐渐渐渐回归理性,价格开始回落。
但例外的是,阿胶类今年仍在一路走高,业内人士预计,胶类整体涨幅20%左右。山东产的正规阿胶,从去年1000元/公斤,今年涨到2800元/公斤,“这和国家严管阿胶质量有关,药厂必须更换新的批准文号,才能继续生产。药厂成本增加,价格跟着水涨船高”。
实际上,今年一小部分中药材价格略有上涨。茯苓从16元/公斤涨到22元/公斤。莲子、决明子、艾叶等药食两用的中药材,随着人们保健意识增强,价格略有小涨。
中药材价格整体下跌
药材商觉得钱难赚,中药材市场价格是否真在下滑呢?
在蕲春县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该中心吴主任拿出一组数据。去年11月,蕲春的三七价格大幅下降。去年11月14日当日,三七价格为200元/公斤,比11月5日300元/公斤下降33.33%。
相关人士分析,三七价格在去年11月中旬大幅下降,因为当时正值三七新货大量上市,市场供给大于需求。我国三七种植主要在云南文山,而文山三七由于受2009年以来三七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2年高峰期扩大种植的三七刚好在11月陆续上市。此后,三七价格一直保持该价位。
直到今年3月,蕲春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监测的18个主要品种中,上涨的15个,持平的3个。“部分中药材中间商在岁末年初时囤货,留作后期销售,造成中药材价格上涨。加上雾霾天气影响,这段时期中药材需求量增加。”吴主任分析。
记者观察发现,这次中药材价格后劲并不足。今年7月最新监测报告,与去年同期相比,中药材价格主要以降为主,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的品种10个,上涨的品种7个。特别是三七、胖大海、白菊花等价格降幅较大。其中,三七批发价比去年同期下降56%。胖大海下降42.9%,白菊花下降41.5%,甘草下降29.4%,桔梗下降24.6%,当归35元/公斤,也比去年同期下降12.5%。
蕲春县部分中药材市场价格“跳水”,和全国大市场行情密不可分据记者了解到,几乎在同一时间段,甘肃、云南等地的中药材价格也面临同样窘境。云南的石斛、三七、玛咖价格纷纷跳水。
目前,产自云南文山的铁皮石斛批货价格在230元/公斤左右,而铁皮石斛价格曾经在高峰期一度达到1200元/公斤;紫皮石斛价格也由曾经的700元/公斤左右,降至目前的100元/公斤左右。
被唤作“金不换”的三七是云南中药材一张名片,但其价格也遭遇断崖式下跌。今年5月19日,三七120头报价已跌至119.7元/公斤,而在几个月前这一类三七价格还在300元/公斤左右徘徊。回顾三七价格波动趋势,120头三七从最高峰的900元/公斤跌至现在的100元/公斤,也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部分中药材批发价格跳水,但老百姓却并未有明显感觉。在武汉市中医院,一患者拿药时表示,同一服药,今年价格比去年贵了40多元。各大医院也正面中药材价格压力,拿冬病夏治敷贴配方中最常见的细辛来说,去年1公斤进货价为160元,今年涨到280元,醋延胡索去年1公斤进货价116元,今年涨到140元。武汉一家三甲医院中药房负责人估算,中药材价格整体涨约1/3,个别药材价格翻了近一倍。
业内人士解释,零售价格不像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有的中间商存在囤货提高价格,相对价格波动有一定延后性。
盲目扩种、资本退出是主因
缘何前几年市场行情火热的中药材价格连连跳水?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中药材价格在过去已经“高烧”4年据记者从“生意社”披露的中药材价格数据中看到,自从2009年开始,药价经历了4年的大涨。其中价格涨幅最猛的三味药材麦冬、黄连和太子参在2011年8月分别上涨至2009年同期市场价格的4.7倍、2.5倍和14.3倍。
蕲春县药材办主任张军说,中药材价格曾在2009年至2012年经历了持续的价格上升期,这一轮持续的价格上涨,激发了药农前所未有的种植积极性。受涨价潮诱惑,中药材种植农户们也纷纷加大了种植量,从而导致进入收获期后,市场供大于求,也促使价格普遍下跌。同时,很多生产企业为了避免风险,都参与批量采购,在推高市场价格的同时,也造成了如今“滞胀”的局面。
除了盲目扩种导致供大于求外,一位医药行业的销售人士也分析称,中药材礼品市场一直都存在,中药材作为资源性物品,也很容易被人为炒作。在当前的反腐力度下,高档药材销量下滑,导致价格有所下降。
另外,“中药材价格近期明显下降,与前期的炒作有直接关系。”湖北一家中成药销售总监说,现在炒作的水分被挤干了,价格自然就下来了。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贾海彬曾认为,原本高价的中药材品种价格下滑远未到底。
以往每到下半年,是进补的旺季,人参等中药材需求量大,价格看好,但今年形势却不容乐观,“拿红参来说,目前跌幅虽不大,中等品相的从去年700元/公斤降至目前650元/公斤,全国几个药商分析,今年参类肯定还会继续下跌。”
国家对中药材质量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对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提出要求据记者获悉,从去年开始,中药材饮片企业面临新一轮GMP换证。按照业界估算,目前已有7.6%的公司失去了饮片生产资格,最终可能有超过10%的公司要被没收证书。
对于药企来说,每批中药材必须具备检验报告书。也就是说,如果因原料不合格被查到,GMP证书就会被吊销。在这一政策下,企业不敢再如以往随意到中药市场进货。
企业不敢随意进货,市场上的散货大量囤积,找不到出路,目前对市场产生的影响是,上游药市非常清淡,直接影响中药饮片的成交量价,全国各大药材交易市场都相对疲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