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体坛》:群体丰富多彩 竞体稳步推进 ——红桥区体育事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15.03.2016  11:20

红桥区认真贯彻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天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紧紧围绕建设“体育强区”的奋斗目标,以场地设施建设为保障,以群众社团为抓手,以组织机制为纽带,坚持“体育惠民”,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群众体育活动。

十二五”期间 取得丰硕成果

在“十二五”期间,红桥区体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经费投入逐年递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体育场馆建设、重大赛事、体育产业等十分关注,多次现场考察,听取汇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本着“大型活动与小型活动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阶段性与经常性相结合”的原则。基本实现了群体工作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活动,阶段有高潮,长年不断线,每年开展健身大拜年,庆“三八”健身操展示、红桥武术节及武术高手在民间活动、8月8日全民健身日、“谁是球王”民间乒乓球争霸赛、天津卫视青少年足球夏令营等20余场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吸引社会各界人员数万余人次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的热潮中。

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24期,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400名,全区总数达到1200人;安装健身路径20条,全区健身路径总数达到165条;有组织、有规模的晨晚练健身单位增加25支,全区总数达到125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达16个;全区健身人群占总人口的47.5%。完成全国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对全区1640名市民分形态、技能、素质、问卷四组展开监测调查,形成市民体质监测的新机制,为进一步开展适合各类人群的体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在竞技体育方面,红桥区业余体校五年来为天津市输送27名优秀体育人才,特别是以陈丽怡、訾晶晶、董梅等为代表的优秀运动员,在参加全国和洲际、世界青少年体育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1名运动员被评为天津市青少年优秀后备人才。在天津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上,红桥区选手共参加青少年组别13个项目、成年组7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青少年组金牌14枚、银牌21枚、铜牌21枚,成年组金牌14枚、银牌9枚、铜牌6枚。完成了参赛项目数和金牌总数均超上届的工作目标。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红桥区体育事业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区体育局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在2014年市十三运和全民健身运动会中荣获市运会成年组优胜奖、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优秀组织奖。五年间7个街道办事处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称号。

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体育强区建设

未来五年,是红桥区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进西站城市副中心和美丽红桥建设,大幅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实现越位发展的关键年。同时,2017年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在天津举办,也为全区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因此,红桥区将紧紧围绕“建设城市副中心,构建美丽新红桥”的发展思路,立足高起点,树立高标准,追求高水平,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各项体育工作再上新水平,实现新跨越。要激活各类体育协会,将群众体育做实做新;深化体教结合,将竞技体育做优做精;齐抓共管,将体育设施做好做齐;多方联动,将体育产业做大做强。

扩大健身人群 创办品牌活动

通过扎实的工作,每年增加健身人群550人左右,2020年达到全区总人口的48%;每年新增有规模、有组织的健身队伍2支,到2020年全区总数达到135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每年递增40人左右,到2020年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400人。

为了进一步扩大健身阵地,结合旧楼区改造和新建小区积极规划,每年新增健身路径3条,到2020年,增加健身路径15条,全区健身路径总数达到180条左右,不断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做好全民健身体育设施的普查、维护、保养工作,为百姓创造良好的健身条件。

以品牌活动为龙头,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体活动。大力发展社区体育,每年结合节点组织开展健身大拜年、红桥武术节、家庭趣味运动会、全国武术之乡比赛等大型体育活动5-6场。结合8月8日全民健身日、国庆节等重要节点,举办红桥区特色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展示具有红桥民族特色的空竹、花毽、八极拳、回族大刀、太极拳等品牌性的健身项目,弘扬我区群众体育丰厚的文化底蕴;开展“红桥杯”市民系列赛事活动。举办好每年一届的文体艺术节。

积极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继续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管理,开展俱乐部特色活动,最终实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完善各类单项体育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全区各体育组织优势和作用,继续保持全区职工体育、少数民族体育、残疾人体育的特色,不断丰富适合特殊人群参与的健身内容,不断推动全民健身进程。

竞技体育搞好项目布局 确定人才战略

力争尽快完成区业余体校的恢复,用3至4年时间完成提升达标工作,形成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长效化的要求,要在恢复业余体校的同时搞好项目布局、人才战略及训练基地建设。结合天津市业余训练8421训练模式,调整好项目布局,整合集中教育、体育系统的场馆设施及人才资源。结合区情实际,竞技体育应在抓好田径和足、篮、排项目的基础上,重点打造跆拳道、乒乓球、游泳和摔跤、柔道优势项目,开展好武术传统项目并确定棒球、击剑、体操(健美操)、羽毛球、网球和水上运动等为优先发展项目,选拔好各梯队年龄段苗子队员,打好基础抓好训练。

继续实施“人才强体”战略,加强教练员队伍组织建设,积极引进市优秀退役运动员进业余体校任教,增强新的活力。进一步完善教练员培养、培训体系,抓好老中青教练员、不同项目教练员的分级分类培训,提高运动队的管理水平和训练水平,为业训水平的整体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有机整合教育、体育资源,做好训练基地建设,充分利用良好资源,打造好“三道”(柔道、剑道、跆拳道)训练中心,以达到业训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改变以往训练模式,为学生在学业和训练上提供优质的双重保障。坚持体育和教育密切结合,制定统一的大目标,联动的新机制,共同抓好落实。

建设体育中心 打造新亮点

红桥区目前的体育设施相对落后,特别是对于“五个一”工程(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的要求还处于空白,体育设施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群众体育的开展、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建设综合性的体育中心工程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可喜的是场馆建设问题既有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有240亩体育预留用地和可以改造使用的场所,为体育重点项目的实施打下了基础。体育中心的建设将成为改善红桥区面貌的新亮点,成为群众健身的重要阵地和培养体育优秀人才的摇篮,还可以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设施保障,为促进红桥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此外,还将新建西沽健身中心和红桥区体育公园。西沽健身中心位于西沽公园内,占地9100平方米,将建设空气膜结构游泳馆一座,笼式足球场地一块,篮球场地两块,网球场地一块,预计在今年上半年竣工投入使用。红桥区体育公园计划占地600亩,位于东起中环线西至咸阳路,南起丁字沽北大街北至北运河南岸。项目建成后为本市最大体育公园,将成为广大健身群众的健身家园。

体育产业加快发展 做强做大

体育产业对于增强人民体质、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和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红桥区将发展体育产业作为重要的工作,进一步加快推进。将推行放管结合,取消体育活动审批,把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结合,让各种体育资源“”起来,适应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健身需求。同时要盘活、用好现有体育设施,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在更好服务群众的同时提高自我运营能力,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场所设施。另外将优化体育市场环境,支持体育企业成长壮大。还要推动体育健身与医疗、文化、经济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运动康复、健身培训、体育动漫、体育咨询等体育服务业,让体育产业发展带动人民体魄强健,让大众健身消费助力全区经济腾飞。

预计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区情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体育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000万元,成为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力争达到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环境明显优化、产业基础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