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注重加强制度建设,让办案工作有标准。根据市高院关于《全市法院院长、庭长办理案件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该院实际,制定《院、庭长办案工作规则》《简化案件审核审批事项意见》《调整案件受理范围的规定》等标准化文件,从制度层面保障院、庭长办案。二是下放部分案件审批事项,实施专项审核管理,让办案时间有保证。调解书、准予撤诉的裁定书、离婚案件第一次判决驳回的判决书、调阅卷宗、200元以下诉讼费退费等,由案件承办人直接签发,无需报庭长审批。授权审管办、立案一庭对部分事项进行专项审核管理。第一次扣除审限的手续、评估鉴定、案件报结、文书上网及有法定理由不上网文书的审核等,由审管办直接审核把关,不再报庭长审批;聘请人民陪审员手续由立案一庭直接审核办理,不再报所在部门庭长审批。三是调整部分业务庭受理案件范围,让办案数量有平衡。在保障各部门专项审判的前提下,依据案件类型特点,对民事审判各庭和立案二庭受理案件范围进行了部分调整,缩小了传统民事审判庭人均受理案件数量差距,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庭长、副庭长和案件承办人工作量大致平衡。四是增配审判辅助人员,让办案人员有帮手。除院长、副院长办案暂不配备专职的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外,副庭长全部配齐书记员,做到一审一书。为审判业务庭庭长配备法官助理一名,庭内解决书记员一名,基本做到一审一助一书。五是规范院、庭长受理案件的分案模式,让办案渠道有保障。院长、副院长采取选择一个或二个审判庭的方式,编入选择后的审判庭调配独任案件和参加合议庭审理普通程序案件。庭长、副庭长编入本部门办案组,由立案一庭按承办独任案件任务量随机分配独任的案件。六是明确院、庭长办案的统计方式,让办案活动有记载。从5月份起,书记员在报结案件时,对院、庭长独任审结的案件和参加合议庭审结的案件,额外报送一份法律文书留结案管理员处备查,没有文书的报送相关材料,确保院、庭长办理案件的数量真实可靠,有据可查。七是明确院、庭长办案进度,让办案任务有均衡。根据去年至今年4月份部门办案数量,测算出庭长、副庭长今年应审结的承办案件和合议案件最低数量,将院、庭长办案任务分解到每个月,由立案庭根据任务量分配案件。同时要求院、庭长一般应当在9月底之前完成全年办案任务。八是探索法官助理工作制度,让办案机制有创新。从综合业务部门和行政部门已任助理审判员和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中,择优选定 4 名同 志兼任庭长法官助理,明确法官助理工作职责,要求兼职法官助 理在不影响所在综合部门工作任务的前提下,辅助庭长办案。目前,4 名法官助理已完成岗前培训,分配到各审判庭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