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
日前,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和教育部在津召开“对天津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督导检查反馈意见会”,公布了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本市16个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评估的结果,本市整体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评估,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区。
近年来,本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投入优先保障教育,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同时,坚持把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两轮“达标” 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
如今,无论是从中心城区到边远农村,还是从滨海新区到山区、库区,“最漂亮、最安全的建筑是学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即使是最边远地区的学校,也实现了免费提供充足饮水、使用水冲厕所、采取集中式供暖、实现电子校务……真正实现了教育现代化。而这些都要得益于2008年本市启动实施的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
2008年年底,本市出台《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整个指标体系涵盖了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和素质教育等4项一级指标、24项相关的二级指标以及100个评估要点。“这一轮的现代化达标,本着校际均衡、城乡一体的基本原则,坚持软硬并重,100个评估要点覆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标准’很严格,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百姓切身感受‘均衡’、享受‘公平’。”市教委主任王璟说。
《标准》出台后,本市还推出了“校舍安全加固及功能提升”“图书配送”“新增教学仪器设备配送”“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和“未来教育家奠基”五大配套工程。
经过5年的努力,2012年底,全市1190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通过评估验收。在达标建设过程中,本市按照国家新的抗震设防标准,对457所学校进行了加固或重建,总面积达179万平方米,彻底消除了中小学D级房屋,成为全国第一个校舍安全工程按期全部竣工的省级行政区域。为农村学校修建了水冲厕所,装上了供暖系统,整治了运动场地。同时,为全市中小学配置教学仪器设备476种382万台(件、套);建设了1364个中小学藏书室和1554间阅览室,配送了881万册图书,小学、初中生人均图书分别超过30册和40册。此外,本市还着力培养了187名教育家型的名师、名校长,重点培训了200名市级、600名区县级、5000名校级农村骨干教师,为高水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蓄了人才和智力资源。
2013年,本市乘势而上,启动实施了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出台《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13—2015年)》,提出了新的100条提升标准。新一轮达标建设,更加注重内涵建设,更加注重制度机制建设,更加注重队伍素质提升,更加注重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全市已有近770所义务教育学校通过新一轮达标验收,实现了高水平的均衡发展。
创新督导 确保达标建设落到实处
好的政策更需要好的监督。不过,说起“督学”身份,天津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原所长邢真,却用了这样一个词来形容:“尴尬”,“以前的教育督导机构算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位置尴尬,所起到的效果往往也是差强人意。”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现象,2011年,本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探索管办评分离的教育治理结构。退休后的邢真,被聘为政府督导室专家组成员,虽然每天的工作还是督导,但是跟以前相比却有所不同,“督导室,从教育从属部门到相对独立的政府部门,改变的不仅仅只是隶属关系。在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专项督导时,我们突破了延续多年的‘区县自查为主,市里抽查认定’的‘常规’,建立了由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统一组织专家队伍,深入每一所学校,检查每一个方面,逐校评估的验收评估系统。”邢真说。(下转第2版)
督导的目的,就是要确保“达标”落到实处。除了聘请像邢真这样的老专家担任专家督学外,本市还实行基础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激励性评价和追究性评价相结合的督导评估机制。据评价结果对优秀或不及格的区县政府、教育局、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或问责。
此外,本市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省级《教育督导条例》,对教育督导的内容、形式和工作方式等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出台一系列义务教育督导工作的制度文件和评估标准,同时还提出了“一票否决”的“红线”指标,只要有一项指标不合格,该区县整体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就不合格。凡督导评估不合格的,取消申报和评选教育先进区县的资格,从而有效保证了重点工作的落实。
在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中,本市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创新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推动和保障作用,被国家教育督导团办公室称为“天津经验”。
多措并举 建立均衡发展保障机制
在义务教育标准化达标建设的同时,区域内校际合作、均衡配置生源、城乡对口支援、以信息化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等一系列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措施,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据了解,本市按照“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模式,积极开展均衡发展合作学区试验。各区县根据学校布局,组成若干学区,每个学区由一所具有办学优势的中心校负责牵头,统一进行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题合作与工作交流等活动。同时,中心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学区各校开放,学校之间实行干部跨校挂职、教师跨校授课。
本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心城区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帮扶制度,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镇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服务期制度,特级教师到农村学校送教上门讲学制度,农村中学教育硕士师资资助培养制度,农村支教津贴补贴制度等6项长效帮扶机制。
此外,本市已连续多年实施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制度,2012年开始,将优质高中40%的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了区内所有初中,并实行可降低20分录取的政策。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本市正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都实现了宽带接入,做到了校园网全覆盖。
“办人民满意教育,不是办一所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也不是办几所,而是要让每一所学校都令人民满意,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市教委主任王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