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 点燃抗日星火(图)
义教学生向村民宣传抗日救亡理念。
义教纪念馆内景。记者胡智伟摄
天津北方网讯: 走进西青区王兰庄村,迎面就是个面积两万平方米的公园广场。广场南侧竖立着一座石碑,正面刻有“一九三六年天津学生抗日救亡义务教学点旧址纪念碑”字样。记者6日来到这里时,十几名北京来的大学生正在拍照。其中一名学生告诉记者,他们是从网上查到抗日救亡义务教育这段历史的,今天特地来参观。离公园不远,建有“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王兰庄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德利说:“这片区域就是当年学生进行义教活动的旧址,我们特意保留下来缅怀那一段历史。”
1936年前后,天津爱国学生举行了多场声势浩大的反日示威游行。国民党当局害怕事态扩大,匆匆下令各校提前放假,同时指使学校开除进步学生,并调动军警搜捕学生运动积极分子。此种情形下,中共天津市委提出:要巩固学校中的抗日救亡阵地!要求爱国学生利用假期走向社会,在工农群众中开展抗日爱国宣传。
“当时生活在农村的人,识字的不多,对于抗日的概念也比较模糊,靠发传单、讲大道理宣传抗日爱国肯定是行不通的。”西青区委党史研究室的冯立介绍说,“针对这种情况,爱国学生们决定在村里举办义教活动——办夜校,设立妇女儿童识字班,通过教认字、教唱歌等方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很快学生们和村民们就熟识了,工作也打开了局面。”
今年85岁的刘树清老人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那时一到周末,就有一群二十多岁的学生骑着自行车来村里。那时我还小,就跟在他们自行车后面跑。后来这群学生教识字,我就跑去听;他们教唱歌,我也跟着学。”直到今天,刘树清老人还能哼唱当年爱国学生教给村民们的抗日歌曲《五月的鲜花》: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了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冯立说,王兰庄的义教活动持续了一年多,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不但在村中建立了党组织,还为农村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刘树清老人的父亲刘振奎就是王兰庄村的第一位共产党员。那些在王兰庄进行义教的学子,在随后的岁月中,不少人成为全国抗日救亡的中坚力量,这其中就包括贺龙元帅的夫人薛明、原国家煤炭部副部长徐达本等人。
1931年日军侵占我东三省后,又策动华北“自治”。1935年12月9日,数千名北平学生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天津是最早参与“一二·九”运动的城市之一,除举行示威运动外,一些爱国学生还响应党的“到农村去宣传抗日”的号召,将抗日星火播散到田间地头。西青区王兰庄村就是当年天津学生举办义务教育的地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