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强化农村乡镇医疗水平 农民小病就医不出镇

19.06.2015  21:34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也日渐增大。由于农村群众居住地区偏远、分散,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欠发达,导致农民就医难或就医不便一直是热点话题。天津市北辰区高度重视农村卫生事业发展,通过加强乡镇基层医疗设施投入,拓展医疗服务功能,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落实医疗支农政策等措施,在探索解决农民就医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乡镇卫生院越办越像样

  大张庄镇距离北辰城区20公里,距天津中心城区40多公里。过去,村民若是有个急病或较重的病,在当地镇卫生院看不了,只能跑到区或市里大医院去看,非常不方便,并且容易误事。如今,大张庄镇的群众不愁了,因为新建成的大张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他们可以就近享受到类似“大医院”的服务了。

  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的大张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座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四层新大楼。记者走进楼内,先进的设施,整洁的环境,合理的布局,令人赏心悦目,仿佛来到一家非常有档次的“大医院”。中心主任曹立春欣喜地告诉记者,“现在大张庄镇医院(即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真正的全科门诊,还新增了妇科诊疗中心、颈肩腰腿痛治疗中心等特色科室。医疗以治疗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结合慢性病管理,家庭责任医生,做到首诊负责、双向转诊,可为辖区农民提供方便安全的诊疗服务。”

  两年前,这一切还是不可能的。那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是大张庄镇卫生院,是一栋1992年建成的二层小楼,仅有1900平方米,跟许多乡镇卫生院一样,存在设备简陋、科室不多、医疗水平低等难题,很难满足村民的就医需求,也难得到信任。一位前来看病的大爷兴奋地对记者说:“做梦都没想到,现在家门口有了这么好条件的医院,一般的病都能就近看了。真是太方便了。”就拿妇科来说吧,以前只能做妇女孕前检查,现在则对妇女常见病、多发病都能诊疗。

  据区卫生局介绍,从2006年到2008年,北辰区投资1743万元在全市率先完成9个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近两年又启动了新一轮镇街卫生院建设,先后投资7100余万元,新建瑞景街、普东街和大张庄镇卫生院,建筑面积均在4500平方米以上。同时,投入1800万元,为镇街卫生院配置了彩超、数字化X线摄影、多导心电图、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医疗硬件水平不断提升。从2012年起,该区又大力推进镇街医疗单位“国医堂”建设,目前各镇街卫生院均建有“国医堂”。

  记者发现,大张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国医堂”装修得古色古香,配备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针灸火罐等17种中医诊疗设备,以及中药房、煎药室,大大方便和满足了村民喜欢中医药服务之需。

  曹主任说,新医院投入使用以来,日门诊量由改造前的70余人提高到300多人。就连附近武清区的农民都慕名前来就医。

   远程会诊让村民享大医院服务

  尽管乡镇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和提升,但是终究与区级、市级大医院存在较大差距。有一些疑难病症,乡镇卫生院的大夫还没有能力准确诊断。为弥补乡镇卫生院的不足,方便农村群众就医,北辰区通过加强医疗系统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

  成立远程会诊中心,就是该区充分优化利用医疗技术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的重要措施。它将镇街卫生院与区级医院实现了放射、心电、医学检验互联互通,使农村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能享受三级医院的诊疗服务。在大张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间医务室里,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通过电脑将刚刚为一个患者拍的数字成像X光片和心电图数据上传到设在北辰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系统,由会诊中心值班的医疗专家会诊后,在半小时内将诊断结果和治疗建议迅速传回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再根据专家会诊实施具体治疗方案。这位心脏病患者不出远门,便在家门口及时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临床服务,对此感到非常满意。

  在大张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厅,记者看到有几台电脑显示屏前围拢着一些患者,原来大家在尝试使用新推出的“医指通”工具。据了解,北辰区在镇街卫生院全部实行“一卡通”服务,开通了“医指通”预约挂号就医平台,为患者提供自助挂号、自助充值、刷卡就医、分诊叫号等便民服务,把传统的医院挂号窗口前移至百姓家门口,实现远程挂号候诊,减少了农村患者看病等待时间。仅开通使用3个月,就有5200人次实现预约区三级医院挂号看病,大大方便了群众就医。

  近年来,该区投资417万元建成全区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平台,目前已完成社区卫生服务、居民健康档案、乡医一体化管理系统等7个系统一期建设,搭建了覆盖全区的卫生信息化专网,实现卫生信息数据互通和共享。全区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0.4万份,管理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6.1万人,高血压、血糖的控制率分别达到56.4%和48.9%。积极推进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全区孕产妇死亡连续10年保持为零,婴儿死亡率降至3.17%。,位居全市前位。另外,该区还建立了乡镇卫生院与北辰医院、北辰中医医院的转诊机制,确保做到大病不出区,小病不出镇,首诊在社区,康复回社区的服务模式。

   乡镇卫生院也有专家来坐诊

  农村一些乡镇卫生院过去之所以效益不佳,形象较弱,不被当地农民群众充分信赖,农民一有病就往大医院跑,与其普遍存在的技术人才不足,医疗水平不够高的难题不无关系。因此,若要真正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不仅必须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加强基层医疗设施现代化建设,同时,还应大力落实医疗支农政策,营造凝聚乡镇卫生院技术人才环境。这些都是当务之急。

  北辰区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该区积极落实医疗支农政策,把选派区级医院专家技术人员下乡支农作为帮助乡镇卫生院提升医疗水平、直接服务基层群众的重要手段。为此,该区把医疗下乡支农与医务人员的考核晋升挂钩,促进医疗下乡支农活动持续开展。据了解,近四年来共选派区级医院53名卫生技术骨干对13个镇街卫生院9个学科进行支援,让区级医院大夫与乡镇卫生院大夫同堂坐诊,既解农民群众之忧,又为乡镇卫生院大夫创造学习机会,有效提升了农村医疗服务能力。

  在开展医疗支农方面,北辰区多条腿走路,他们还与北京和天津10余家重点医院建立结对帮扶机制,聘请多位专家长期到医院讲学带教,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同时,鼓励乡镇卫生院聘请市级医院的医疗人才进行技术援助。大张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拥有一支稳定的外聘医疗专家团队。这些来自市级大医院的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分别擅长治疗脾胃、肝胆、肛肠、妇科、儿科、心血管、糖尿病、口腔、腰肩腿疼和心理等疾病,他们大多每周一次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门诊,成为颇受当地农民群众欢迎的人。因为有了这支专家团队,过去该院许多不能看的病能看了,一些薄弱的科室现在加强了。

  记者遇到一位慕名来找市里大夫预约做肛肠手术的老大爷。他告诉记者,如果到市里大医院做手术,不仅路途远,折腾,而且还要花8000多元才能做成。“现在,自己在家门口的镇医院就能找市里大医院的医生做同样的手术,并且只花了1000多元。实在是又方便又省钱又放心!”

  为提升乡镇医生的医疗水平,北辰区还采取与医学院校联合办学、开展在职学历教育、定期培训等方式,提升乡村医生从业水平。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医疗人才落户乡镇卫生院。大张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科室的骨干医生60%以上是近年来新招进来的医学院毕业生。全院医护人员由改造前的30人增加到现在的80多人,还有十几个即将毕业的医学院学生正在考察接洽中。(记者 何会文 通讯员 杨兵团 霍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