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医生找得对 患者少受罪(图)

03.07.2015  10:49

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或预计规模 (亿元人民币)

   天津北方网讯: 不知不觉间,咱们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医疗APP寻医问药、挂号、缴费、与病友沟通,也有不少医生通过第三方平台接收患者、彼此交流经验。“互联网+医疗”已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但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互联网+医疗”与“互联网+商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等相比,脚步要慢得多。也正因为与咱们的身心健康甚至身家性命休戚相关,“互联网+医疗”也格外引人关注。对于饱受看病难、看病贵困扰的中国老百姓来说,“互联网+医疗”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会像“滴滴一声,出租恭候”“足不出户,海外商品送货上门”那样,给就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吗?

  去年市场规模逾30亿元

  移动医疗 步入快速发展期

  中国移动医疗产业现正处于市场启动阶段。据统计,2014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30.1亿元,同年增长52%。

  知名研究机构易观智库指出,“移动医疗在未来3年将呈现爆发式增长。预计2017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其根据有三,一是国家新医改政策的支持和推进,二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三是国民健康观念的深化。

  的确,近几年来,有关互联网医疗的政策层面利好不断,2009年,卫生部相继推出了《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政策。去年,国家卫计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就在上个月13日,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还透露,国家拟出台新政,规范互联网医疗。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则为医疗移动化提供了良好条件,尤其是传感器技术与物联网的发展,更是为“端+云”的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QQ、微信等社交应用的普及,支付宝、财富通等第三方支付的崛起,皆为医疗的移动化推波助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健康观念也在悄然改变。大家更注重就医体验,更倾向于“防患于未然”,也乐于接受互联网带来的新变化。这些都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市场“钱景”广阔,自然吸引来一波又一波的投资客,目前相关的跨界战略合作与投资并购热潮逐步升级。互联网三巨头BAT已全部进入该领域,且都形成了各自的“互联网+医疗”族系。其中,与百度相关的,有百度健康、dulife、百度医生、好大夫在线;与企鹅王国“有染”的,有挂号网、微医、邻家医生、丁香园;与阿里系“沾亲带故”的,有阿里健康、U医U药、寻医问药网。此外,平安集团旗下有平安医生、宝莱特,小米阵营里有九安、好大夫在线、丁香园。

  [案例]看病不再撞大运

  “如果没有‘互联网+医疗’,我可能已经失明”

  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来自山东临沂的邢小惠告诉记者,“如果没有‘互联网+医疗’,我可能已经失明了。”这位二十多岁的姑娘不时眨巴着明亮的眼睛,回忆自己此前痛苦而曲折的就诊经历。这两年,她不知道辗转了多少家医院,开了多少药,花了好几万元钱,视力却每况愈下,个别医院的眼科医生甚至给小邢那双美丽的眼睛判了“死刑”,她母亲几乎为此哭瞎了双眼。束手无策之时,小邢经朋友点拨下载了微医、挂号网、好医生在线等APP,很快联系上了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葡萄膜炎与免疫眼科主任张晓敏教授,他是国内治疗和研究葡萄膜炎为数不多的几位专家之一。张教授确诊小邢患的是葡萄膜炎眼疾。这种病是自身免疫性眼病,病因复杂、分类繁多且不同类型治疗方法迥异,普通眼科医生大多不能全面了解该病,临床上误诊、误治导致失明的情况时有发生。

  “我的病人至少三分之一来自网络平台,此前他们很多都有痛苦而曲折的就诊经历。移动医疗平台应该会让更多的患者找到适合自己疾病治疗的医生,减少‘撞大运’式看病经历。”张晓敏教授说,“现有第三方医疗网站已经为医生和患者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帮助不少患者特别是疑难病患者找到了相应领域的治疗专家。

  不是医疗和互联网简单相“

  今年4月,国家卫计委表示,除了有资质的医院开展的远程医疗,互联网上涉及医学诊断的治疗是不允许开展的。对此,很多人“表示理解”。投资互联网医疗的风和投资董事长吴炯把互联网比喻成一棵结满硕果的大树。他说,在这棵大树上,有的果子长在很低的树枝上,伸手就可以摸到;有些果子可能在树的中间,你要爬到中间才可以采到;还有的果子在树的顶端,如果你爬上去摔下来很危险,甚至有生命之忧。第一类果子伸手就可以采到的,成就了很多门户网站;爬到树的中间才能采到那些大果子的,是BAT三巨头,“互联网+医疗,可能是今天剩下的、还没有被人采掉的最大最诱人的果子,在树的最高端。”原因是,医疗行业人命关天,再加上目前在中国该行业很多行为都不是完全市场化的。

  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秋霖表示,在可完全依赖市场的领域,是“法无禁止即可为”。但是在医疗领域,现代社会通行的原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他说,在互联网上开展一些咨询,没有涉及医疗诊断、治疗,不会产生医疗纠纷;或者可以明确纠纷主体,比如有资质的医院开展的远程医疗,应该是允许的。“但是有可能产生医疗纠纷,纠纷主体又不能明确认定的,在目前还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就是违规的。

  挂号网董事长、总裁廖杰远认为,“互联网医疗可以致力于导诊、挂号等诊前服务和在线复诊、患者管理等诊后服务。”好大夫、春雨医生则表示,目前主要的服务属于健康咨询等,而非远程医疗。

   互联网+医疗能做什么?

  1.让疑难杂症患者找到对的医生

  对于互联网医疗,您有哪些期待?哪一点最打动你?在南开区,几位曾因亲人遭遇误诊误治而抱憾抱恨的市民告诉记者,最希望的是能借助互联网这张跨区域跨国度的大网,“找到对的医生”。市民薛女士对此感触最深,她母亲几年前突患疾病,高热伴随全身肌肉疼痛,辗转来到一家华北地区极负盛名的三甲医院,医生大胆使用大剂量激素“试验性”暂时压制疼痛,两个月后,其母非但病因没能查出,却逝于激素的副作用。

  中海油医院的岳大夫解释,一些疾病被误诊误治,多半是源于“病人和医生专长的不匹配”。现代西医的一个特点就是分科、分病种,细分再细分。不同的医生专注不同的病种,不同的身体部位。专家们术业有专攻但也有局限,某人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过论文,虽然他名气很大,但他真正擅长的疾病,很可能少到两三种、三五种。但普通患者哪里知道其中端倪呢,一听说某大夫是名医,就费劲辛苦去投奔他,却不清楚是否真正对路。对IT、DT极感兴趣的岳大夫说,“解决医生和病人正确匹配的问题,或许恰恰是互联网的拿手好戏,因为链接和匹配是互联网初始的精髓。

  把病人的病症与专注于此的专家医生做匹配,用医疗术语来说,就是所谓的分诊导诊。那么互联网真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挂号网今年3月底推出了微医APP。记者采访发现,微医集团主打的核心功能叫做“团队医疗”,就是由一群医生组成一个医疗团队,在这个团队里大家分享经验,让病人在团队的渠道里做转诊。微医相关人士解释说,每个医生的专长、能看哪些病,谁最清楚?我们调查的结果是只有他的同行最清楚,只有其他的医生才最了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同一个医院的医生同事会经常交流,跨医院、跨地区也经常有医生学术会议。只有同行才知道某某医生毕生精力致力于研究这两三种病。所以,如果哪个患者得了某个疑难杂症,接手的医生通过医生圈子会知道哪位同仁曾经研究过这种病,就会积极地把这个病人转诊给他。

  眼下,解决医患匹配优化的问题,也正是微医等一些移动医疗平台所做的核心工作。6月3日,微医在北京发布消息称,全国前20名医院的100个顶尖专家团队同时入驻微医平台。此前,已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许多省市大医院的医生加入,仅交大一附院就有30多个顶尖的专家团队同时入驻。

  2.把诊前、诊后服务移出医院

  记者浏览几个圈内知名的移动医疗应用发现,线上的一些医院或诊室,分诊导诊、预约挂号、院外候诊、诊后复查基本都能在手机端实现。

  就像去银行候号一样,患者只需把医院的候诊服务外移到手机上,这样他在咖啡厅里就能知道什么时候快到自己了。挂号网董事长、总裁廖杰远表示,“我们也可以把检查检验报告的结果直接推送到患者的手机上,尤其针对一些外地的患者。此前他们往往为一个结果等候一两天的时间。”他透露,目前挂号网已协助部分医院实现了处方的查询、一站式结算,比如同济医院百分之八十多的窗口服务是通过手机和卡来完成的,“在完成一站式结算的医院里,医院窗口排队的现象大幅度降低。”由于过去医生和患者之间没有交流的载体,没有数据的共享,诊后随访很不容易做。“但是有了数据链接之后,诊后随访可以半自助式地完成、而且可以连续完成。”系统会自动登记医生的随诊路径提醒患者,患者在自己APP上做的每一个动作和积累的结构化数据在医生端也可以随时看到,随时可以干预。“我们在全国已经帮助1400多家医院把窗口外移到手机和互联网上。我们自己的服务规模也因此得到了快速成长。2014年在全国服务超过了1.6亿人次。”廖杰远说。

  业内指出,看病难的主因之一是各三甲医院的门诊量长期饱和,许多专家的号难以挂到。有限的专家资源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寻医问药需求,其中一些需求其实没有必要占用紧张的号源资源。比如,一些患者就诊的主要目的是找医生开药;另外一些患者到医院看病后,首先要做检查检验,医生真正为其提供服务是在检查报告出来之后。以后,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移动医疗在院外解决。

  移动医疗所构建的院外医疗关系系统,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治疗或许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得了慢性病的患者一般都会长期找某个医生治疗。许多医生也都会有数十、上百个固定的慢性病患者群。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医生与患者就可以在APP上建立一个稳固的患友群。患者通过APP提问,医生在一段时间内,有空闲的时候回答即可。而患者与患者之间,也会在这个群内沟通治病心得,例如饮食、作息应当注意什么,等等。

  医生和患者怎样看待移动医疗平台?

  [医生]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脏科主任杨洪涛管理着国内最大的肾病腹部透析中心。杨洪涛说:“腹部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长期依赖的重要治疗手段,大多数病人要经常复诊取药,医院对病人的随访管理水平将深刻影响患者疗效。我们两年前建立了科室的微信公众号,护理部建立了医患微信群,通过微信平台强化患者管理和医患沟通,所有医护人员24小时在线,随时能做到医患互动。这样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疗效,减少了腹透的并发症,也使医患关系更加融洽。”他认为今后专科化的移动医疗平台可能更符合医学规律,但需要更专业的后台服务支撑,因为目前的医疗现状下,医护人员都在超负荷工作,多数医护人员是在利用有限的自我时间与患者线上交流。

  [医生]

  杨森是本市第一中心医院血管外科的年轻医生,是一位曾在德国学习的医学博士。他的身边的年轻医生们手机里都存有从人体解剖到手术设计的大量医学专业APP软件,很多人还关注着多个医生团队,杨森本人并没有参与到医生联盟的建设。“从医生的角度而言,移动医疗不可能替代医院就诊,它更多的价值体现在诊前咨询、诊后指导以及医院的延伸服务中。今后移动医疗可能会在罕见病、疑难病方面更有作为。而医生联盟的形式更利于年轻医生的成长,会对目前我国医生培养机制和执业模式形成挑战。”“春雨医生”联合创始人毕磊则相信,在好的移动医疗平台上,“长久来看,医生未来获得的收益将会是搭建基于医生自己的生态圈。

  [患者]

  对于一直承受看病难、看病贵困扰的广大患者而言,多一种渠道、多一种选择总归是好的。

  家住南开区保山道的何女士高龄得子,儿子还不到一岁,她说自己经常上摇篮网、好大夫等PC端或手机APP,“儿子吐奶怎么办?儿子比同龄小孩翻身晚是怎么一回事?安慰奶嘴对孩子有不良影响吗?孩子打完疫苗发热了怎么办?”总之,各种担心与困惑,在网上几乎都能找到答案,她还与一些孩妈妈因为交流、互动而成了朋友。

  多位接受采访的市民告诉记者,“小灾小病通过移动医疗APP可以咨询、挂号、诊后交流,但不敢据此自己买药吃,毕竟人命关天,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移动医疗APP的专家团队如何运作?

  很多使用过第三方移动医疗服务平台的患者,对于平台上的专家团队运作模式很感兴趣。记者为此采访了微医APP相关人士。

  微医方面介绍说,他们先找一个领头人,这个领头人通常是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病种的知名大专家,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个团队,“比如华山医院的邹强医生是乳腺癌方面的大专家,我们就成立‘邹医生医疗团队’。”第一步是请他院内与他协作的医生、包括他的徒弟等先上线;第二步是邹医生团队会在互联网上公开招募其他医生来加入他的医疗团队。其他医生可以是跨医院的,可以是跨地区的,可以是三甲医院的,也可以是社区医院的。通过互联网平台,这个医疗团队会不断壮大。假设你是甘肃天水某个社区医院的医生,可以通过加入邹医生团队,把你在当地碰到的适合的病人,转到上海华山医院治疗。这种团队模式一经推出就得到很快发展。

  “对于老百姓来讲,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医生团队,把主要诉求告诉医生团队,医生团队的分诊组就会把患者准确、对症地分给最合适的医生。患者所获得的服务类似于我们期待的家庭医生的雏形。”挂号网董事长兼CEO廖杰远分析,“在欧美,90%的首诊是家庭医生完成的。但在中国没有家庭医生,所以导致中国老百姓患病之后不知道该找哪个医生。”廖杰远介绍,医生团队协作平台,跟微信的朋友圈很类似,专家和成员之间可以进行语音的交流、电话的交流、文字的交流、视频的交流,手术片段也可以放在上面,所有团队成员可以一起仔细分析讨论。“医生和医生之间远程会诊会变得很简单。当你发现这个病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征得病人同意后,你只要问一下,看看专家团队的哪个成员在线,就能很直接连上去一起三方会诊,转诊也因此会变得很简单。”微医相关人士如是说。

  谁在使用移动医疗APP?

  目前使用移动医疗APP的都是哪些人呢?

  2014年,易观智库运用消费雷达等方式,对185万移动端活跃数字消费者的移动互联网行为监测结果显示,学生、公司白领和一般职员是移动医疗APP最活跃的使用者,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是其中的主力。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
10条公交线路 配备乘务管理员
  为进一步加强公交运营安保工作,今年以来,发改委
地铁5号线部分车站亮相
  地铁5号线目前进入全线冲刺阶段,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