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互联网+" 大学毕业生"组团"种蘑菇
大学毕业生“组团”种蘑菇
借力“互联网+农业”带农增收
阳春三月,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安居区大安乡三门村的大球盖菇种植基地,几名大学生正和当地农民忙着采摘大球盖菇。这些来自河南省周口市、四川省达州市及我市本地的5位大学毕业生,放弃了城市里窗明几净的办公环境,一头扎进了农村,租地买料种蘑菇,与泥土为伴,和农民做“同事”,不起眼的小蘑菇成了他们的“心头肉”。
土地平整+交通便利
大学毕业生扎根乡村创业
“大家采摘蘑菇时,一定要注意只摘大蘑菇,小蘑菇不要摘……”作为生产部负责人,吴先进一边采蘑菇一边不忘嘱咐工人要“手下留情”。“现在还不是产量最大的时期,200余亩地每天可以收获一两千斤大球盖菇,再过一段时间全部投产后每天可以收获五六吨蘑菇了。”吴先进一脸自信地说道。
去年9月,经过多番实地考察,来自达州的吴先进和几个朋友租下大安乡三门村200余亩闲置土地,创办了四川维辰农业科技公司,集中种植大球盖菇。“大安乡三门村的土地之前就流转出去了,所以土地比较规整,种植起来也比较方便。”
谈起回农村创业的初衷,吴先进说是受朋友吴松的鼓动,而吴松便是四川维辰农业科技公司的大股东,也是这个创业团队的“发起人”。“虽然吴松是达州人,但他在遂宁上班时发现农村有很多土地都荒着,而且租地的价格还比较合适,交通也方便,就琢磨着可以种大球盖菇。”吴先进告诉记者,考虑到吴松家有种大球盖菇的经验,他和其他3名朋友便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这个队伍,共同筹资100多万开启了创业之路。
创业压力迎面而来
挡不住他们的追梦脚步
创业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创业之初,种植基地的水源便成了几位大学毕业生创业路上的“拦路虎”。由于大球盖菇对湿度要求很高,需要每天进行浇水保湿,但因种植基地离河流较远,又缺乏资金安装喷灌设施,几位大学毕业生只能借用大型抽水设备将水囤积在田里,采用人工浇灌的方式保持大球盖菇基地的湿度。
“我们现在每天让工人用盆子把田里的水浇在培育大球盖菇的土壤上,1天最多可以浇40多亩,需要四五天才能浇完。”吴先进说,如果喷灌设施安装好了,不仅能提高产值,还能够降低抽水成本、人工成本,年收益可以提高20万左右。
除了资金、水源等问题,亲人的不理解也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我大学时学的设计,每次爸妈打电话一听说我在田里,就觉得我这么多年书白读了。”吴先进说,父母希望自己毕业后留在城里,跳出“农门”,自己的做法让他们很难理解。
借力“互联网+农业”
做强产业带领农民致富
虽然创业中遇到了重重困难,但吴先进和伙伴们都异常坚定。为了拓展销路,公司除了采用实体销售外,还采用互联网销售模式,制订了网络销售计划,准备逐步走上“互联网+农业”的信息化销售之路。
“我们在各个大型网站上都发布了销售信息,通过网络拓宽蘑菇的销售渠道。”吴先进告诉记者,通过微店、淘宝这些平台,购买蘑菇的订单不断从云南、上海等“飞”过来。“他们的购买量都很大,目前我们种植的蘑菇已经供不应求了。”吴先进说。
今年,这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向村民们发出倡议书,邀请大家加入种植蘑菇的队伍,并计划发展种植户种植1400亩蘑菇,由公司负责提供成本价菌种、技术指导及保价回收等服务,力争在全乡范围内实现大球盖菇种植面积达2000亩以上,通过发展种植产业,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