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互赠以花自许 记古诗中的中秋“花语”
如果评选百花中的“中秋之花”,非桂花莫属。月亮、玉兔、桂花,是公认最具代表性的中秋文化物象。桂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甚至有中秋节折桂互赠的习俗。
苏东坡借桂花赞扬好友
豪放浪漫的宋代诗人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期间,与杭州知府杨元素是交往甚密的好友。位于杭州的天竺山以桂香驰名。中秋之际,有人采天竺山桂花送给苏轼,东坡分赠给好友元素,还写下《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一诗,记录两人君子之交的情谊。
“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元属玉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诗中的“蟾窟枝空”即蟾宫折桂,暗示元素当年登科之事,东坡巧妙地借桂花品质超群赞扬好友。
李清照视桂花为“花中第一流”
在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百花中,桂花“颜值”不算高,但她芳香四溢沁人心脾的“花味”无与伦比。中秋月圆,玉露生凉、丹桂飘香,与高挂天宇的明月清辉遥相呼应,天上人间,完美组合。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酷爱梅花、咏过菊花,但仍将桂花推为“花中第一流”。
她眼中的桂花是:“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在推崇桂花“冠中秋”的同时,李清照还为桂花没有被屈原收录在《离骚》中抱不平。
朱淑真以花自许托物言志
桂花貌不出众却很有“内在美”,这种品格深受女诗人喜爱。南宋女诗人朱淑真的书窗下,一定种植了一棵桂花,因为她在一首诗中写道:“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何禀清秋在一时。”女诗人以花自许,托物言志。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对桂花情有独钟,写过许多“桂花诗”。有一次,他在苏州东城的樵牧场看到一棵桂花,“惜其不得地”,还赋三绝句以唁之。其中一首写道:“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白居易老年回忆江南生活时,还把“寻桂子”作为一大乐事:“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唐代诗人张九龄遭谗贬谪后写了十二首《感遇》诗,第一首就是写桂花。“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诗人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内心深处清高气节。
桂花与月亮 “情感代言人”
中秋月圆之夜,最易触动客游他乡的诗人思念之情。桂花与月亮一起,常常成为他们思乡的“情感代言人”。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脍炙人口。“中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寥寥数笔,就把人们带入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唯美意境,唱叹有神,悠然不尽,引起许多人情感共鸣。
南宋诗人杨万里曾赞美桂花是天上的仙树:“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初唐诗人李峤的《中秋月》构思别致大胆,诗中写道:“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诗人没有咏叹中秋圆月的美好,而是奇妙遐想月中的桂花树,为何不因生长而伸出月轮之外?异想天开,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