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四五” 奋发前行  之一:着力提高质量,科研水平显著提升 

01.12.2015  17:31

  科研是全院的中心工作。“四五规划”把提高科研质量作为我院科研工作的首要任务。五年来,始终坚持“高、新、严”的方针,在稳定科研成果数量的基础上着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同时逐步整合学科构成,加大青年科研人员培养力度,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全院科研专业人员的科研能力整体增强,科研水平显著提高。

  科研成果全面丰收。科研成果数量稳中有升,2011年度669项,2012年度651项,2013年度655项,2014年度715项,2015年度701项,五年共完成3391项成果。成果质量显著提高,国家级报刊(免评)成果数量2011年度98项,2012年度105项,2013年度83项,2014年度83项,2015年度112项。五年累计481项,是“三五规划”期间免评成果数量的3倍。高等级成果数量2011年度16项,2012年度17项,2013年度20项,2014年度20项,2015年度15项,五年累计88项,年均17.6项,是“三五规划”期间高等级成果年均数目的1.47倍。

  学科建设不断深化。继续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高现有院重点(扶持)学科综合建设水平,2013年4月,制定实施《关于修订<天津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评估管理办法>的决定》(社科院字【2013】9号),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使院重点(扶持)学科更好地发挥学术凝聚及学科带动作用。到目前为止,全院共有1个市级重点学科,8个院级重点学科和1个院级重点扶持学科,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显现和发挥。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特别重视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和学科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分别修订了《天津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骨干选拔管理办法》和《天津社会科学院学术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为人才队伍的培养提供制度保证。2011年4月,选聘我院首批3名青年科研骨干,此后每年按照规定程序开展选聘工作。2012年9月,首次聘任3名院学术带头人。五年来,先后选聘9名青年科研骨干、7名院学术带头人,学科人才队伍的职称、专业、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首席专家、学术带头人、青年科研骨干的人才梯次。

  形成五大学科群。学科经整合,形成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国际问题研究五大学科群。学科方向进一步明确,学科力量经过整合形成整体合力,院学术委员会学科组充分发挥作用,组织完成院委托重点课题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活动。根据国家和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我院科研队伍实际,在不增加专职机构和人员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市情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天津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社会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中心、京津冀及城市群发展研究中心,为联合攻关搭建了平台,增强了智库建设的能力。

  课题数量大幅提升。一方面积极支持鼓励科研人员申请国家和市级课题,承揽更多的横向课题。2012年5月,制定实施《关于鼓励科研专业人员承担并高质量完成国家级课题的若干规定(暂行)》(社科院字【2012】23号)。“四五规划”期间,承担国家课题22项,是“三五规划”期间承担国家课题(6项)数量的近4倍;承担市级课题69项;横向课题216项。另一方面根据学科建设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设立院内课题,提高课题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和现实影响,并逐步完善课题管理办法,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课题成果的质量。先后制定实施《天津社会科学院关于<关于设立天津社会科学院重大招标课题和委托重点课题的决定>的实施细则》(社科院字【2010】第30号)、《天津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应急)课题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国家和市社科规划课题、院级课题申报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试行)》(社科院字【2011】第9号)、《天津社会科学院学术著作后期出版资助办法(试行)》(社科院字【2014】5号)等规定提供制度保证。“四五规划”期间,全院承担院级课题189项,其中重大课题2项、重点课题63项、委托重点课题34项、青年课题55项、应急课题35项。

  应用研究进一步加强。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为重点,围绕天津市改革发展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咨询研究和对策研究,加快智库建设。“四五规划”期间,刊发《论点·建议》212期,其中60余期受到张高丽、孙春兰、黄兴国等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全院应用研究成果共获得市主要领导批示121人次。《天津市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应用研究成果的数量逐年增加,年均应用研究成果占全院科研成果比例为17.96%,为天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我院与韩国国立群山大学校、圆光大学校共同创办的“中韩环黄渤海·天津论坛”已经形成品牌,得到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2014年10月,我院与韩国仁川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了“东亚门户城市政策论坛”,以中韩日三国首都圈门户城市天津、仁川、横滨为主要研究对象,相互借鉴经验,研究面临的问题,共同探索富有成效的城市发展政策,为各自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2015年10月,第二届论坛在韩国仁川举办,我院与仁川发展研究院签署了“关于定期共同举办东亚门户城市政策论坛的协议”。东北亚研究所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每年举办“中俄东北亚区域安全与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中俄双方参会专家均有相当影响力,在巩固已有合作研究关系的基础上,还不断开拓新的合作对象,如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使中俄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迈向新的高度。2014年6月,我院与法国卡特里克大学成功签订学术交流的合作协议,我院对外学术交流合作范围与影响进一步扩大。“四五规划”期间,继续坚持每年举办院、所学术年会促进院内学术交流研讨,同时积极主办、承办国内学术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等80余次。如:“中国日本史学会年会”、 “舆情研究学术论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近代天津的文明建构——从洋务新政到北洋新政”、“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端论坛、“抗战时期的中国与天津”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国内学术会议,扩大了我院在学术界的影响。此外,我院科研人员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在学术交流中掌握最新科研信息,提高科研质量,提升学术水平。

  科研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我院科研专业人员主动面向社会、面向实际、面向市场经济,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寻求与党政机关和实际工作部门携手合作,先后与天津日报社、滨海新区人民检察院、河东区委、市委研究室、市质监局、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天津市电力总公司等十几个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四五规划”期间全院从社会渠道获得的科研经费总额为2357.02万元,比“三五规划”期间(720.68万元)增加227.06%。继2010年度企业所科研产业收入超过百万元后,2011年度舆情所也成为科研产业收入超过百万元所,2014年度城经所和舆情所再度成为科研产业收入超过百万元所,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