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通关模式打破界限惠及5.9万家企业
天津北方网讯: 自去年9月下旬河北省首票京津冀跨区域报关单完成以来,一体化通关模式在三地海关全面实行已一年。河北钢铁集团一批从天津新港进口的价值200余万美元的货物在石家庄海关以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模式顺利通关。
河北钢铁集团报关员董慧玲介绍,这批货物从企业报关单信息完成预录入、到海关完成审核、货物得到放行,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货物在石家庄海关申报放行后,天津新港海关将依据石家庄海关发送的放行指令进行卡口实货放行,企业从天津新港可直接将货物提走投入生产,而不必像过去一样,企业要先到天津新港海关申报,然后再采取转关运输方式运至石家庄海关进行二次申报。
去年5月中旬,海关总署出台《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通关一体化改革2014年7月1日率先在北京海关、天津海关启动实施,9月22日扩大至石家庄海关,实现在京津冀海关的全面推开。一年来,京津冀三关通力协作,通关一体化改革成效明显。据统计,2015年1月—8月天津关区共申报一体化报关单1804656票。
据介绍,京津冀三地海关通过建设区域通关一体化作业架构,搭建了统一的申报平台、风险防控平台、专业审单平台和现场作业平台,京津冀地区企业都被视为一个关区的企业,都能享受到一体化通关带来的便捷。三地企业可以按照经营单位注册地或货物进出境地自主选择申报地点和通关模式,实现同一企业同一商品统一风险防控,提升审单执法统一性和专业性,并以信息共享、执法互认为依托,实现跨关区电子信息放行,畅通京津冀区域物流,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不仅如此,为了让企业实实在在体会到“多地通关、如同一关”的便捷,海关还推出了许多配套改革措施:比如,在海关归类审价认定、许可证件、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等方面,区域内海关互认,企业只需要办理一次申请,另外两关自动认可。再比如,企业在办理海关担保时,一份保函区域通用。这些都大大简化了程序,企业无需在相关海关之间往返奔波。
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启动实施一年多以来,通关效率得到了提高。改革后一体化进口平均通关时间25.47小时,平均通关时间较“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少71.6小时,较“属地申报、属地放行”少10.6小时,较口岸清关少4.5小时。企业物流成本得到了降低。一体化改革打破了关区界限,惠及了京津冀区域5.9万家进出口企业。据企业反映,一体化改革后,天津经北京空运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减少约8小时,运输成本节省约30%;北京经天津海运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减少约3天,运输成本节省近三成,减少的三成运输成本中,由于不使用转关监管车,每个20尺标箱能节约的平均成本约2400元。同时,通过一系列通关一体化制度的制定和机制的建立,三关的执法更加统一,促进了资源的优势集成和标准化作业。
改革实施一年多以来,天津海关通过“中国海关网上服务大厅”和“12360”海关服务热线,为企业提供“通关状态查询”“通关疑难咨询”等公共服务,年内已受理各类业务咨询和解决通关疑难问题62548件次,平均每个工作日250件次,均同比增长82%。改革启动同时,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应急协调中心同步启用,选派海关工作人员随时待命,切实落实首问责任制,第一时间收集问题,联通各通关环节,协调解决企业跨关区通关的各种疑难杂症。同时,公布所有与企业办理海关事务相关部门的电话、传真,方便企业与海关直接沟通,保证企业难题得到及时处理和答复;在通关相关部门专门设立一体化联络岗,负责跨关区业务的协调沟通,让企业得到贴心的优质通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