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医卫协同缓解看病难
新华网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李亚红) 许多河北等外地病人都体会过“进京看病”难的问题。为方便患者就医,京津冀三地积极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的协同发展,促进北京医疗资源的疏解,帮助津冀医疗行业“强身”。目前,一些患者已感受到变革带来的便捷。
【跨省市合作办医院】北京公立医院与河北私立医院携手
河北燕达医院位于三河市燕郊,与北京隔潮白河相望。这家医院规模大、设备高端。然而,由于缺乏优质医生,患者寥寥。2014年5月,北京朝阳医院派出40多名骨干医务人员在燕达医院从事医政管理、出诊和临床教学等,燕达医院的医疗院长、医疗副院长等岗位均由朝阳医院专家担任。合作一年多来,燕达医院门诊量比一年前增长181%,住院人数同比增长196%。同样,北京天坛医院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合作成立“北京天坛医院(张家口)脑科中心”。这个中心填补了当地神经内外科空白。天坛医院专家在这里出诊,并任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兼任脑科中心主任。
不过,北京朝阳医院执行院长陈勇说,朝阳医院和燕达医院的合作是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跨省合作,各种体制机制需进一步突破和创新,比如合作各方责权利如何确定;医疗纠纷如何解决;对方未开设项目或未定价格应及时补充和完善。
【跨省市医院整体托管】北京大医院托管河北保定儿童医院
“2014年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量337万人次,住院病人7万余人次,约60%来自京外地区,其中河北患儿居首位。”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说。2015年5月托管河北保定市儿童医院,双方成立“保定市儿童医院理事会”,由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市卫生计生委和保定市儿童医院委派人员组成,提名并考核保定市儿童医院院长人选。保定市卫计委主任张晓梅介绍,此次管理期为10年。实施托管后,保定市儿童医院的国有公办性质、资产归属、独立法人、财政拨款渠道、职工身份等均保持不变,只是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不过,北京市医管局局长于鲁明表示,虽然北京儿童医院整体托管了保定市儿童医院,但两地医疗相关标准不一致。比如医保政策、医疗执业准入、医疗机构药品、耗材设备等集中招标采购中标目录、医保目录不一致,有些项目河北与北京标准差异较大,医疗质量等相关业务标准、规范或医疗文书格式也不尽一致。这需要政府制定政策来衔接、解决,以消除医疗机构协作的技术障碍。
【个性化合作项目广泛开展】
北京市属医院与津冀两地的医院开展个性化合作项目,其中17家北京市属医院与津冀两地35家医院开展了医疗合作项目。然而,当前更多的是京冀合作,京津合作较少。
在一次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论坛中,天津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建存说,未来要跳出“一亩三分地”思维,天津需主动和北京、河北相关部门对接,寻找新合作点,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
在北京举行的一次京津冀协作论坛中,河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绍廉说,当前三地合作的壁垒依然存在。在医保的统筹层次、保障水平、管理制度等方面,京津冀三地差异悬殊;病历和医疗信息共享机制刚起步,患者跨地域转诊,几乎所有的检查诊疗都需重来,这些问题如果无法解决,京津冀区域范围内的分级诊疗路径将困难重重。(完)
[责任编辑: 金鑫 ] [编辑: 金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