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布局优化 空间格局日日新
天津北方网讯: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推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构建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以战略性功能区平台为载体,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为纽带的网络型空间格局。
“一核”指北京。“双城”指北京、天津。“三轴”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多节点”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
本市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在天津“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管理高品质的现代都市”:深化落实“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空间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构建以双城、辅城和中等城市、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为骨架的现代城乡体系,推进陆海统筹,加强城市管理和建设,打造功能完善、智能精细、宜居宜业的现代都市。
中关村天合河西中心
天作之合 创新之光
北京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的“硅谷”,提起它人们总会自然联想到高大上的科技项目;在天津,有这样一个地方,能让这些中关村的“科技成果之光”照进现实。
走进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天津河西中心,记者站在一字排开的六块电视屏幕前,屏幕上正在滚动显示着科技项目信息。该中心主任由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副主任王淑琴担任,她介绍说:“这套系统和北京中关村的数据库是同步的,北京乃至全国的科技项目,都能在咱们中心实时看到,企业来到这里就能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信息。”为企业对接到合适的项目后,转促中心再通过专家智库、T—CAM评价系统、基金辅助等方式,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专业化、全方位、全周期、全产业链的全程市场化服务。天合科技转促平台把这个项目放在河西区,对此,北京中关村天合中心主任朱希铎成竹在胸:“天合,就是我们与天津、与河西的天作之合,这不单是项目与企业的结合,尤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这种产业跨界、区域跨界的合作就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
美丽河西,首善之区,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河西区科技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引进像中关村这样有科技实力、发展潜力、落地能力的京津冀优质资源是必然选择。”河西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李龙介绍,“我们吸引北京投资额已超过100亿元,一些河北省企业也把研发总部落户在河西,应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带动效应非常明显。”
记者了解到,未来五年,按照天津市“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中心城区坚持内涵集约式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更多亿元楼宇,推进城市、产业、生态、文化融合,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要求,河西区将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初步建成源头创新引领、成果转化高效、企业活力迸发、创新环境开发的多元创新驱动先行区。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缓解北京“大城市病”的药方,就是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的京津冀空间布局。如何与这一战略无缝对接,是作为京津“双城”引擎之一的天津思考并实践的城市命题。2009年6月,天津在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开始清晰地将自己的产业布局与北京战略对接,将构建城市生态屏障融入京津冀地区整体生态格局。2014年2月26日至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两周年里,天津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了京津冀城市群建设。无论是得益于“打造更多亿元楼宇”、刚刚落户河西区的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天津河西中心,还是位于东部滨海发展区的中心商务区于家堡环球购商业街,又或者是位于京津产业发展带上的武清区天津京津电子商务产业园,本报记者实地走访的这三个地方,所见所闻,就是这一空间发展战略的生动诠释。
中心商务区
打造央企集中承载地
这个春节,北京人罗克既忙碌又快乐,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近万人的客流量,让他的土耳其巴扎公园成为于家堡环球购商业街最热闹的区域之一。
华美瑰丽的玻璃灯饰、香气扑鼻的土耳其烤肉、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走在2500多平方米的展示空间,犹如置身于土耳其的街头集市。游客从京津城际延伸线终点——于家堡高铁站下车,在地下枢纽步行10分钟就能抵达环球购,融入到异国风情之中。看着游客们流连忘返,罗克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选择,“之所以把巴扎公园开在天津于家堡,就是看重滨海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自贸试验区的优惠政策让我能够把更多更新的土耳其商品呈现给中国消费者,高铁的开通吸引了大批来自京津冀的客流,还有双创特区等多重利好叠加,现在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土耳其文化主题体验馆,可以这样说,我和我的巴扎公园都享受了区位优势带来的红利。”
两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越来越多像罗克这样的创业者将目光投向充满活力和机遇的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成了受关注的“明星”。京津滨发展轴和沿海经济发展带交汇节点、天津自贸试验区、国家自创区、双创特区……国家战略层面的优势让中心商务区发展如虎添翼,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4亿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811家,形成了创新金融、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科技互联网等三大产业集群;于家堡高铁站竣工通车,初步形成联系北京的1小时生活圈;环球购商业街开街2个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700万元……
“十三五”开局,加快中心商务区等重点区域综合开发已被写入天津市“十三五”规划。依托载体高端、政策优越、服务完善、交通便捷等综合优势,中心商务区将积极承接北京央企资源疏解,打造京津冀央企集中承载地,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建成体制先进、机制灵活、高度开放、环境优越、功能完善、产业高端的央企聚集区和服务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武清京津电商产业园——
雍阳大地电商“新名片”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记者来到位于武清区崔黄口镇的天津京津电子商务产业园。行进在规划有序的园区内,京东商城、唯品会、酒仙网……一个个耳熟能详的电商企业映入眼帘。“原来这里还只是传统的综合性园区,一年税收也就5千万元。近两年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结合自身区位优势,我们锁定了电商和互联网精准招商,不但推动园区转型升级,还实现了税收的几何级增长,去年突破了8亿元!”园区管委会主任胡朝阳告诉记者。
京津电商园是武清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一个缩影。作为京津发展轴重要节点和协同发展的桥头堡,武清以做优区位优势为导向,以专业高效的服务为抓手,两年多时间引进北京企业4116家,累计吸引投资636亿元,产业磁石效应日益凸显。负责电商园运营的总经理杨东芳说,“产业定位准了,招商面并没有变窄,发展空间反而更大了。今年我们还要将服务前移,在协同发展中尽更大力量。”
“走出去”才能“引进来”,“引进来”更要“扎下根”。电商园还利用自身优势服务本地企业,用“互联网+特色产业”的模式,先后搭建地毯、自行车及农产品等武清特色产业的电商化平台。2015年10月,首个本土化垂直电商平台“毯诚网”上线,“双11”单日斩获1万单。
去年武清区电商销售额突破千亿元,电子商务已成为武清名副其实的“新名片”,辐射京津冀的电商产业基地初具规模。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未来五年,武清在融入区域协同发展中,将进一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做好电商和现代物流产业集群这篇大文章。一方面加快电商产业链上伸下延培育更多新业态,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武清园这个载体,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搭建跨境电商仓储中心、交易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实施电商进村工程,推动农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到2020年,将有千家以上电商企业聚集武清区,年销售额预计突破3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