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效果初显 天津重点领域加速推进
天津北方网讯: 早上6点从北京的家中出发,乘地铁再换乘京津城际,不到8点就来到位于天津的工作地点——在意风区中心商务区工作的李霄每周都要往返京津两地多次,他已经习惯且享受这样的“双城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来津考察以来,本市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发挥本地优势,主动融入,构筑交通网络,强化污染联治,深化产业合作,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得益于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北京企业入驻天津,也有越来越多的像李霄一样的企业员工融入了协同发展大潮。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本市积极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服务三地发展,让人才、物流等要素流动起来并实现优化配置。
“去年9月,京津城际延伸线建成通车;12月,津保铁路通车,初步形成京津保核心区1小时通勤圈。加上早先已经开通的京津城际、京沪高铁、津秦客专,天津铁路区域枢纽地位初步确立。”市发改委负责人对记者说,“本市将构建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建成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重要通道、资源要素的重要枢纽,缓解北京的过境交通压力,促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
记者了解到,今年除了已经开工建设的京唐、京滨城际铁路,本市还将推进津石铁路、津承铁路项目前期研究工作,推动高铁、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三网融合”;同时,加快建设津围公路北二线,开工建设滨玉、梅丰公路,实施G103等国省干线提级改造,加快邦喜、高王、仓桑、侯玉公路前期工作,实现跨省公路同路线、同标准对接。
日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京津冀细颗粒物、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浓度同比分别下降了22.6%、26.8%、27.6%,二氧化氮浓度同比基本持平。其中,二氧化硫改善幅度最大的为天津市。
空气质量呈现区域性好转的背后是三地协同联动的大气治理全面深入开展。本市实施的“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建设,特别是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清新空气行动,实施控煤、控车、控尘、控工业污染和控新建项目为主要抓手的“五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空气质量达标率由2013年的39.7%上升至2015年的60.3%,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实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随着去年底《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京津冀三地环保工作逐步迈入深水区,三地将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监测、联动执法等,促进三地空气重污染预报会商和应急联动机制不断完善,京津冀执法联动、机动车污染防治区域协作专项机制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实现了良好开局。
4月底,位于西青区的天津电商城动批服装新城正式开业,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在首批入驻的500多个商户中,有过半来自北京动批和大红门两大服装批发市场。本市主动承接首都资源,推动产业升级转移重大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推动京津冀产业转移升级方面,天津市发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积极对接北京创新资源,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一体、联动发展。”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今年要继续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包括组织开展承接工作、建设承接平台、加强与北京科技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