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整体推进,联防联控植物疫情
6月17至19日,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天津市植保植检站、河北省植保植检站在北京召开了京津冀植物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协同会,会议交流了植物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分析了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植物疫情防控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达成了疫情监测协同布局、疫情信息共享、疫情管控属地责任的植物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共识,签署了京津冀“植物疫情和重大农业有害生物防控协同工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京津冀植物疫情和重大农业有害生物联合防控工作机制,为保障京津冀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奠定了基础。
植物疫情虽然仅在局部发生,但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潜在危害较大,法律规定必须严格管理和消除的有害生物。植物疫情防控是植物检疫部门的法定职责,我国每年挽回植物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亿元。然而,我国面临的植物疫情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疫情传入的风险大,近十年新增疫情数量明显多于前二十年;二是疫情传播速度快,稻水象甲、苹果蠹蛾等疫情发生面积在不断扩大;三是对生产影响大,由于疫情而导致的出口农产品退货或销毁事件及国内农产品滞销事件时有发生。植物检疫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京津冀三地植物保护和检疫部门严阵以待,各自在植物疫情和重大农业有害生物防控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为保一方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周春江站长介绍,近十年来,北京市在植物疫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管理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植物疫情监测网络、植物检疫隔离网室、市区植物检疫检验实验室,研发了“北京市重大植物疫情管理系统”,在疫情控制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功地处置了瓜类果斑病、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等重大疫情,有效控制了稻水象甲、豚草等疫情,挽回经济损失2亿元。天津市植保植检站刘克祥站长介绍,天津市重大植物疫情沿海阻截带监测点100个,每年对来自疫情发生区的种苗抽检样品超过300个。每年疫情发生面积约60万亩,其中稻水象甲19万亩,美国白蛾40万亩,番茄溃疡病、黄瓜黑星病、假高粱等零星发生。面对疫情积极应对,控制稻水象甲的蔓延危害,及时铲除了香蕉穿孔线虫和栎树猝死病疫情。天津市连续15年开展植物检疫执法检查取得了显著成绩。河北省植保植检站安沫平站长介绍,近几年河北省已经发现的稻水象甲、瓜类果斑病菌等疫情12种,涉及粮食、油料、蔬菜等多种作物,各级检疫机构年组织灭疫处置约100万亩。河北省植保站植检工作围绕“调结构、转方式”, 不断强化植物疫情和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的处置能力,创建了河北省网络植物医院,启动了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全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次京津冀签署的“植物疫情和重大农业有害生物防控协同工作框架协议”是全国首份植物疫情防控省间工作协议,主要包括植物检疫工作、重大有害生物防控、技术研究三方面内容。其中在植物检疫方面,重点联合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统筹布局监测区域、监测点,避免人力浪费,防止出现监测盲区;统一植物疫情除治技术规范,适时开展联合培训和现场观摩活动,提高检疫员队伍的业务水平;联合查办跨地区重大案件,共同提升执法办案能力,维护种苗市场检疫秩序,探索对不守信和多次违法企业的黑名单管理制度,联合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物检疫处是全国植物检疫工作的业务管理部门,处长吴立峰表示,京津冀一体化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宏观部署,植物疫情防控事关全局,应该有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植物疫情联防联控与京津冀一体化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应该尽各方的努力共同推进实施。京津冀分布着首都机场空港、天津和秦皇岛海港,是植物疫情频发的高风险地区,疫情防控任务十分艰巨,相信在京津冀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形成一套相互联动、快速反应、出击有效的植物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为京津冀乃至全国农业生产安全做出贡献,为全国植物疫情防控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京津冀三方同时就绿色防控基地建设达成了一致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