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采两会 关键词:人民至上 稳就业保民生:今年工作优先项
天津代表团代表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备受鼓舞
“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在昨天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持续引发天津代表委员热议。大家围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完成“六保”任务,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等,谈思路、提对策、建良言。
保障民生是核心目标
“疫情常态化下,守住了‘保’的底线,就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必须把保民生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和支撑。”全国人大代表、宁河区委书记王洪海表示,天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大调控对冲力度,先后出台各项惠企政策,用情用力呵护市场主体,在民生方面投入始终不减,一系列硬核措施,增强了发展信心,温暖了民心。
“民生底线必须千方百计、切实兜牢。”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光介绍,我市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为困难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截至4月底已发放失业保险金3.4亿元,帮扶1.1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杨光表示,今年将全力以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按照“坚持‘有限’与‘无限’相结合,用好有限援助资金,以无限情感投入帮扶工作”的方针,帮扶甘肃、承德等对口支援地区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帮助我市困难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保障民生是我们的核心目标。”王洪海说,下一步,宁河区将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围绕做好民生工作持续用力。在保市场主体方面,推动扶持政策落到底儿,强力保苗稳苗,当好“媒人”、主动“撮合”,及时协调解决租金等矛盾点,引导市场主体之间相互理解、同向发力、共克时艰。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强化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村集体以入股方式与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建立合作关系,强化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面拓展农业外延和内涵。在提速民心工程方面,全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聚焦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等重点工程,统筹抓好“一老一小”问题,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城乡养老事业,推动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正常运转,优化城乡校园布局,在建学校全面交付使用。
让老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牢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六稳”“六保”都将就业摆在首位。受疫情冲击,今年就业形势较往年更加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却明确了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失业率控制数,凸显了稳就业保民生的优先取向。
“就业的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无论从民生保障的角度讲还是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讲,都至关重要。”杨光说,疫情发生以来,我市人社系统围绕支持复工复产、减轻企业负担、帮扶重点群体就业等方面,及时研究提出7项举措纳入市政府“惠企21条”、“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7条”,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为稳就业提供基础性、系统性指导。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杨光说,今年我市人社系统将深入实施一系列稳就业政策,减负、稳岗、扩就业多措并举、协同发力,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局势,让老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牢。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宁河区制定了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十四条措施》,组建380个‘一企三人两员’工作小组,帮助企业申报各类优惠贷款4.9亿元,解决实际困难350余个,推动2.5万名职工顺利返岗,新增市场主体2844户,所有规上工业企业、农业重点企业、限上商贸企业全部复工复产,促进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王洪海介绍,今年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就业培训,支持区内二、三产企业吸纳本地用工,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坚决守护人民健康
“报告直面民生热点,回应群众关切,既是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立下的‘军令状’,更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担当。”全国人大代表、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报告中对广大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中英勇奋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还明确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让他很受鼓舞。
“疫情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我们经常讲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建议进一步加大全民健康科普教育与普及力度,特别是加大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全民科普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说。
曹雪涛还建议,在中小学、各个社区加大对慢性疾病防控知识的普及,教育大家做好自我与群体健康管理。此外,突发传染病与公共卫生事件及时上报机制应不仅仅用于传染病防控,“希望将来能覆盖到慢性疾病,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全民健康管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
张伯礼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百姓对健康的需求更加旺盛,应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医疗资源持续发力,不断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为今年秋冬可能会出现的第二波疫情做好周全准备。
提及如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时,张伯礼建议,应组织开展《中医药法》执法检查,在《传染病防治法》中增加中医药防治,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增加中医药内容,科学合理实施“西医师中药处方权”,院校教育阶段加强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育等,以此推动中医药治理体系现代化。
把群众关切的事情办好
“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大白话”,让此次参会的代表委员非常振奋。
全国政协委员、河东区副区长丁梅建议,进一步扶持规范老年助餐服务,让更多老年人就餐便宜吃得好。
“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要强化老年助餐服务顶层设计。”丁梅建议,按照居家养老送餐和社区集中就餐两种模式开展老年助餐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老人家食堂”建设,配备专业化管理团队,为老人提供配餐、就餐、个性化送餐服务。同时,民政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要定期联合开展“陪餐”式监管,保障饭菜品质。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发老人助餐服务信息平台,提升助餐服务智能化、信息化和便捷化水平。要加大政策支持,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多元拓展资金来源。此外,要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食堂、学校食堂为所在区域社区提供助餐服务,增加助餐服务供给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区政协副主席许洪玲建议,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屡屡发生,暴露了家庭教育的缺失。”许洪玲说,可以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让家长更加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学习正确地与孩子沟通,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在校内建设“家长学校”,以定期讲座、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等形式授课,在监护人群中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加强对“准父母”的教育培训,家庭教育宜早不宜晚,要从准备“上岗”的准父母抓起。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家庭教育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