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人扫墓” 哀思几许真诚?
还有几天就是清明节了,又到了人们祭祖扫墓的高峰时段。据《北京晨报》报道,近来网上出现不少提供“代人扫墓祭祖”的商家,服务甚至可以给客人现场“直播”祭拜过程,收费从百元到万元不等。
对此人们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清明扫墓是我国古代留下的习俗,当初的人们大多世代居住在同一个地方,团聚、扫墓都很方便,而如今人口流动大、生活节奏快,不一定谁都能抽出时间,请人代为祭扫不失为权宜之计。与支持者相比,反对者的声音似乎格外强烈,认为此举多了商业化少了温情味,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找个陌生人去祭祀自家先人,实在缺乏虔诚之心”。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据传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在这个时节祭祀祖宗、缅怀先人,以示不忘祖先的血脉,表达对前人的悠悠思念,也正是中国“孝文化”的体现。
这样一个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习俗,何以出现了“代扫”的需求?这大概与当下人们“太忙”不无关系。诚然,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在异乡打拼,越来越快的工作、生活节奏加之短短三天的清明假期,很难让每个人都能抽身为亲人扫墓。但我们要清楚的是,清明扫墓作为历史文化延续下来的一种祭奠方式,其所表达的是对先人的崇敬和哀思,需要的是一颗真诚的心和真挚的情感,这是陌生人扫墓无法代替的。而作为中国“孝文化”的一部分,更应亲力亲为方显诚意。如果代扫可以代替孝心的表达,那么情感的寄托将何处安放?哀从何来,思在何处?所谓“哀思”中又有几许真诚?
扫墓是亲情的表达,看重的是内涵而不是形式。“代人扫墓”恰恰看重了形式而忽略了内涵。清明扫墓的核心实为亲情。只要心存追思之情,或在家中摆上一束鲜花遥祭,或在网络祭祀堂中点一支香烛,或翻看老照片回忆先人的事迹,莫不都是对先人的极好祭奠。如果仅仅为缅怀而缅怀,或者只是为了撑面子而雇人代为祭扫,恐怕还不如把对先人的思念放在心里更加珍贵、更为妥当。
扫墓可以请人代,感情表达却没办法请人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