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代表团:津门武术弘扬民族气节

10.08.2015  17:23

  新华社鄂尔多斯8月9日体育专电(记者彭源)第10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举行在即,天津市代表团的表演方阵还在做最后的训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样盛大的赛会马虎不得,关系着天津市的形象呢,”领队侯冬媚9日说。

  在民族运动会开幕式的各地区代表团展示环节中,天津市的表演主题为《津门武魂》。参与表演的36名队员都是当地霍元甲文武学校的学生,此次还将参加少数民族武术项目的比赛。

  记者在现场看到,天津市代表团的表演极具观赏性。涵盖刀枪棍棒、南拳北腿,动作舒展、灵巧,辗转腾挪间,尽显凌厉招式。近身观瞧,队员们昂首收肩,一身绸缎做的武服自然下垂,透出几分英气。

  “习武之人,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历来崇尚‘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乃文乃武、惟精惟一’的人生信条。天津市的武术源远流长,代表着这座城市文化内涵,想要了解天津,武术是最好的切入点,”侯冬媚骄傲地说。

  据悉,武术在天津市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清朝末年,在天津兴盛起诸多民间武术活动,各地武术名家云集津门,众多拳种经过长期的传播、交流、融合、创新,日益走向繁荣。目前,主要流行的拳种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臂拳、迷踪拳等。著名的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就出生在天津市静海县。

  侯冬媚认为,民族武术是中华武术重要的组成部分,象征着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民族运动会开设民族武术项目,一方面为了号召个民族同胞强身健体、磨练意志,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包容性。

  “武术界向来是英雄辈出之地,霍元甲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拳拳爱国心。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天津市在不少学校中都开展了武术课程,希望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早日成为社会栋梁,”侯冬媚说。

  1991年的第四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武术首次被列为竞赛项目。在历届民族运动会上,武术项目都是参赛运动员最多、争夺最激烈的竞赛项目之一。(完)

[责任编辑: 冯娟 ]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