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保险,市场决定

28.12.2015  15:39
    又逢白菜上市时。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白菜”、“价格”两个关键词,排名靠前的两则新闻标题中,一则来自天津——《每斤0.2元仍然没人要大白菜价低让菜农犯了愁》;另一则来自山东——《泰安签首单大白菜目标价格保险提供3.75亿风险保障》。“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新闻年年发生、年年相似。价格挑起供需两端,就像一座天平,往哪一端过度倾斜都会带来问题。而市场往往就是这样,商品价格总在波动。无论“伤农”还是“伤民”,有关部门总在忙着救火而又时常不得其法。于是,这边厢土豆滞销,有关领导一个批示下来,有关部门就行动起来帮着卖菜;那边厢西红柿太贵了,媒体加以报道,有关部门又赶紧组织货源,平抑价格。这样的“价格调控”,往往让有关部门陷入“两头受气”的尴尬境地,难以自拔。
        从上述两则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价格调控工作思路从“政府引导,政府参与”到“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转变。
        有关部门一度将菜价虚高的主因归于“中间环节”。听起来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正来自大白菜:在某些年份,田间地头几分钱、甚至烂在地里都没人收,而到了菜市场还是卖到每斤将近一元钱。这一元钱的中间环节加价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流通环节的“吃拿卡要”,比如公路乱收费、过多过密的检验检疫,卖场高额入场费……这些问题毫无疑问需要大力整治。而另一类则是蔬菜流通中的刚性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流通显然是市场因素决定的。海南的菜为什么能运到北京来卖?北京菜市场里的菜贩又为什么不直接去山东进菜?长距离的运输、中间商的转售,恐怕不能用“合不合理”一概而论。
        目前正在试点的目标价格保险,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指导思想由政府参与向市场参与的转变。商业化的保险,其费率本身就是一个价格风向标。这一点其实与博彩业中的“赔率”类似,保险公司根据对投保产品价格趋势的研判,确定保费。投保人同样据此决定是否投保以及投保额度。风险与收益的对应关系、权益与责任相匹配的市场思维,在这个过程中都得以充分体现。
        应当看到,在长期政府兜底的思维惯性下,生产者的市场风险意识还不强,参保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在一些地方,即使政府通过价格调节基金承担80%的保费,一些种植户还是不愿意投保。一方面,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价格保险的“兜底”作用得到充分验证后,参保意愿应会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政府引导”的工作也应当通过逐步撤出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让参与者树立起风险意识。
        此外,有关方面还需要对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打算。毕竟,目前政府承担了保费的大头,下一步如何撤出,如何让保险公司与参保人直接对接,都是紧迫且现实的问题。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