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门优化服务举措 津启动区县应急献血队伍

02.02.2016  09:05

   天津北方网讯: 医疗无小事”,为了让市民享有更好的治疗条件,今年本市优化公共医疗服务举措,将建设5家胸痛中心,提高心脏病患者综合救治水平;面对“两孩”政策的全面实施,首次推出了扎根社区医院的遗传疾病咨询师,帮助高龄产妇解决困扰。此外,临近春节,本市血库出现库存偏紧状况,覆盖所有区县的应急献血队伍将启动,确保城市各大医院用血量。

   【最应景“首次”】

  每个基层医院都

  有遗传疾病咨询师

  “两孩”政策全面实施,高龄、高危孕妇数量也随之增加。为解决这一难题,今年起,本市将增设遗传疾病咨询师,确保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拥有一名遗传疾病咨询师,这也被列入今年本市20项民心工程的优化公共医疗服务举措。

  加强遗传咨询指导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35岁以上妇女的生育需求集中释放,出生缺陷发生风险随之增高,遗传咨询和优生指导的社会需求将明显增加。为进一步提升本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2016年市卫生计生委将在全市范围内启动遗传疾病咨询师培训项目,为基层医疗机构培训300名遗传疾病咨询师,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有一名遗传疾病咨询师。通过建立标准的遗传咨询流程,这些遗传疾病咨询师将识别常见遗传病或高风险因素,提供转诊建议等引导;对一般性遗传病进行临床遗传咨询,加强孕前风险评估与生育指导,将控制出生缺陷端口前移;高级遗传疾病咨询师能对复杂性遗传病进行遗传咨询指导,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等诊疗工作。通过在基层培训遗传疾病咨询师,本市将形成助产机构、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上下联动的遗传咨询队伍,搭建三级遗传咨询网络。

   【最紧急“首次”】

  本市血库库存偏紧首次启动区县应急献血队伍

  每年冬季是本市的献血淡季,今年几个异常寒冷天气后,让不少心怀“热血”的市民无意于流连街头采血车,裹紧羽绒服急匆匆回家去。持续几天下来,天津市血液中心的血库出现库存偏紧的情况。昨天起,市献血办相继组织东丽、河东、津南、西青四个区的100多名应急献血员率先献血,这也是本市自2011年成立区县应急献血队伍以来首次启动这支“生命之队”。

   两大因素致本市血库库存偏紧

  本市血库中的血液多数来源于街头采血这种方式,每当冬季来临,逛街的市民减少,主动到街头采血车里献血的热心市民人数也随之下降,因此冬季一直是献血淡季。这个冬季以来,本市多次出现雾霾天气,不少市民减少了外出行动,而几天前,异常寒冷天气突袭津城,致使进车献血的市民人数骤然下降,恶劣天气持续了很多天,血库的进血量阶段性下降。

  令人焦虑的是,与此同时,各大医院的用血量未减反而略有增加。“一位器官移植患者的手术要备血3000-5000毫升;一位需要持续治疗的白血病患者,每次都要输入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即便是普通手术患者,通常也需备血400-800毫升。”市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若长此以往,本市血库血液库存将出现紧张状况,其中O型、A型更少。

   春节前后血液入库量减少 望市民奉献爱心

  为了缓解血库存量较为紧张的现状,两周前,市血液中心号召本市多家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献血。“当时有300余名医务工作者挽袖献血,不过这也只能缓一时之急。”市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年关临近,血库的进血量不容乐观。

  他解释道,本市的献血者以青年人为主,虽然本市献血者在逐年增多,但外来务工人员仍占大多数。如今已经进入跨年倒计时,外来务工者开始陆续返乡,接下来一段时间献血者人数无疑会有所下降。

  而春节期间,本市血液采集的成功率通常较低。当市民摄入油性食品过多或睡眠质量不好时,其转氨酶的不合格率升高,直接影响献血的合格率。“春节期间,最易出现急需用血的意外伤包括大出血、烧伤等,而他们需要多少用血量,这些是无法预估的。因此在这种血库血量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市血液中心希望市民能够支持无偿献血事业,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市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各区县“生命之队”可48小时内随时启动

  本市的区县应急献血队伍成立于2011年,每个区县有200多人,每年接受一次体检。此次是首次启用这支“生命之队”,他们将按照48小时内随时启动的要求,在血液紧张时参加献血。据了解,这支队伍成员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来自于各区县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

  市民献出的珍贵血液能够救治哪些疾病患者呢?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市民通常见到的采血车采集的是全血,血液运送到血液中心后,会被分离为成分血。其中,悬浮红细胞主要用于手术备血;血浆主要用于烧伤等患者;血小板主要用于白血病患者的治疗。而血液的采集方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街头献血车上采集,这种方式采集的是全血,需耗时20-30分钟;另一种是机器采集,需要献血者到市血液中心的采血机上进行,通常需要1个半小时。

   【最明晰“首次”】

  今年本市建5家胸痛中心

  先治疗后付费

  昨天,市卫生计生委发布信息,为提高心脏病患者综合救治水平,今年本市将在市胸科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等5家医院建立胸痛中心,形成覆盖全市的急性心脏病绿色救治通道和急救体系。

  统计数字显示,从2004年至2015年,心脏病一直高居本市居民死因的首位,其中冠心病又在心脏病中占很大比重。冠心病会导致血管堵塞引发患者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心梗,患者的黄金救治时间仅为3小时,超过6个小时再治疗就难以取得明显效果。而现实生活中发病、送医院、检查、确诊、手术,整个程序的不通畅导致治疗时间拉长。为了进一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本市将要求相关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整合院内多学科资源对胸痛患者进行高效快速的联合筛查、诊治,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进行溶栓、介入等治疗的比例,不仅减少了胸痛患者确诊时间及等待治疗时间,也可以避免过度治疗、减少误诊漏诊,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及生存质量。同时,建立胸痛中心也要求120急救中心与医院密切协作,尽早赶到患者发病地点进行急救,并利用信息化网络将患者情况及时传递给医院,情况允许的患者在车上即可进行溶栓治疗,最大限度缩短院外治疗时间。

  据介绍,今后本市确定的胸痛中心都将满足十个方面的要求:

  有明显的标识

  建立患者数据库

  相关学科按照统一时间参与救治

  可以开诊床旁快速检验

  可以在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

  先治疗后付费

  不断改进缩短患者从入院到血管开通的治疗时间

  承担培训非医务人员急救知识的工作

  保证急诊科医务人员最先到现场进行急救

  随时接受专家明察暗访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