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抗战精神 从保护好历史的第一现场开始
采访团成员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认真听取讲解。(陆加杰 摄)
人民网邯郸7月23日电(陆加杰 于红林 李兵兵 徐于凡)7月22日,由中央网信办、中央党史研究室指导,人民网联合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庆、四川、贵州8省市共同主办的“寻找历史记忆 缅怀抗战英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在历史文化文化名城河北邯郸拉开帷幕。走访团队一行首站来到邯郸涉县,探寻先辈们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度过的峥嵘岁月。
涉县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临危受命,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将士挺进华北,在这里艰难地创建了北方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巩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10多个党、政、军、财、文等重要机关都曾在涉县成立并长期驻扎,部队规模由最初的9000人发展到30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有近百位一二九师老首长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走出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2位元帅、3位大将、18位上将、48位中将、295位少将。“寻找历史记忆 缅怀抗战英烈”的第一站,就从寻访“刘邓和他的战友们”的足迹开始。
沿涉县赤岸村中央的石板小路走不多远,安静的民居中显现出一组灰瓦白墙的古朴四合院——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所在地。战火纷飞的年代,就是在这个小院里,刘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率领一二九师将士浴血奋战,击退日军多次“扫荡”,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70多年后的今天,由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在院子中亲手栽种的紫荆和丁香树历经风雨仍然生机勃勃,展示着将士们在抗日斗争艰难岁月中的不败斗志和必胜信念。
一二九师纪念馆副馆长张紫言介绍,纪念馆由司令部旧址、将军岭、陈列馆、赤水湾、太行颂文化园及相关红色产业园区组成,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司令部旧址是我国现今保存最为完好的旧址之一。纪念馆非常重视对旧址的科学修复和保护,她举例说,“现在旧址一面外墙上粉刷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是在1947年开展土地革命时老百姓为宣传写在墙上的,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过程在保存原样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粉刷”。目前,涉县准备启动“红色记忆小镇”项目,司令部旧址将以“异地落架”的方式在新选址重新修复起来。
刘伯承元帅生前曾表示,“河北涉县是我的第二故乡”,“涉县人民养育了一二九师,也养育了我”。将帅们生前心系老区人民,死后魂归太行山。1986年以后,刘伯承、黄镇、徐向前、李达等18位将帅的灵骨陆续被安放在将军岭上,将军岭也由此成为除八宝山外安葬共和国元帅最多的地方。西侧山坳的陈列馆收集珍藏着500余件将士们的战斗、生活用品及缴获日军的战利品,详细记录了一二九师抗击日寇,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历程。张紫言说,为完善和丰富纪念馆资料,研究人员付出了大量心血,几经南下北上,在广州、武汉、北京等多地进行考证搜集,才得以通过大量清晰照片、沙盘和实物等方式再现那段万众一心、英勇不屈的抗战历史。
除常规的参观路线之外,纪念馆还推出了“当一天八路军”的活动——游客们可以穿八路军衣、吃八路军饭、走八路军路,唱八路军歌,向伟人塑像敬献花篮,在司令部旧址院里重温入党誓词……多种多样的互动内容受到了游客的欢迎。作为2008年全国首批免费面向社会开放的单位,一二九师纪念馆目前的游客量已超过120万人次,“每年的七一、八一和黄金周时期,游客都络绎不绝”。张紫言表示,虽然互联网日益发达,但实地参观遗址和纪念馆的意义不会、也无法被替代。“传承抗战精神,要从保护好革命旧址开始”,张紫言认为,当战争岁月日渐成为遥远的回忆,保护好历史的“第一现场”,才能让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更直观地了解国家的苦难和英雄的胆魄,激励人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懈奋斗,让抗战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