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场新闻发布会:123人遇难 伤员救治成效显著

23.08.2015  19:47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第14场新闻发布会

   天津北方网讯: 8月23日下午,北方网新媒体记者从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第14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止8月23日下午3时,共发现遇难者人数123人,已确认身份123人。其中公安消防人员20人,天津港消防人员50人,民警7人,其他人员46人。失联者人数为50人,其中公安消防4人,天津港消防30人,民警4人,其他人员12人。住院治疗人数624,其中危重症12人,重症32人,累计出院人数169人。

国家卫计委应急办监察专员、应急办副主任张国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院长、国家卫计委爆炸事故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席修明 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

   快速响应 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力量

  国家卫计委应急办监察专员,应急办副主任张国新在介绍国家卫计委指导伤员救治工作的相关情况时表示,这次事故发生以后,卫生计生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天津市卫生计生部门快速地组织专家力量,以极高的效率在短时间内把事故造成的伤员收治到了各家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崔丽副主任于13日凌晨带领第一批工作组和第一批专家赶赴滨海新区,国家卫生计生委李斌主任也两次到现场指导伤员救治。

  根据现场救助的需要,国家卫计委累计从全国各地和军队系统调派了包括16个专业在内的80多名医学专家,这其中还有两位烧伤科的院士,一位神经外科的院士。天津市也组织了180多名专家在一线指导伤员救治。这些天来,专家们与天津市的数千名医护人员在一线,密切协作,连续作战,夜以继日地来抢救生命,守护胜利,为伤员救治工作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努力。

   救治工作进展顺利多名伤员出院

  在天津市事故救援指挥部强有力地领导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伤员救治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在院伤员的伤情总体见好。经过全力救治,大部分危重伤员已经转危为安,有近170名伤员治愈出院。目前,伤员救治康复、心理疏导等各项工作仍在紧张有序、有效地进行中。

  下一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围绕实现两个最大限度的目标,继续保持工作力度不降,专家力量不减,全力地支持天津市卫生计生部门实现最大限度减少因伤死亡和致残。

   专家经验丰富 参与多起事故救援工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院长、国家卫计委爆炸事故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席修明介绍了专家组在天津开展工作的情况。他说,受国家卫计委的委托,事故发生的凌晨,我们坐第一班火车赶过来,大概7位专家,当天就陆续先后到达了30几位不同专业的专家,组成了专家组。

  席修明说,从专家的组合情况来看,主要是参加过一些重大的救援工作的有经验的专家,比如说汶川的地震,芦山的地震,舟曲的泥石流,包括去年昆山的爆炸事件等。

  针对这次收治的伤员,我们马上组织了会诊、巡查。目的是想把那些重伤员的病死率降低,所以要把重伤员挑出来。这也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工作。因为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所有的医院都想尽可能地把伤员安置在医院里面,所以这时候天津市的大大小小的医院收治了将近700多个伤员。从分布在不同医院的伤员中间把重伤员挑出来,然后对重伤员进行一对一地、针对不同受伤特点的专家救治,这是我们当时第一步要做的事情。

   针对事故特点 因症施治

  席修明说,经过我们初步的筛查,发现这次天津的爆炸事件造成的伤情有它自己的特点。一是冲击波的爆震力量非常大,所以颅脑损伤、重型的颅脑损伤的病人比较多。二是有很多的烧伤。而且这个烧伤跟一般的烧伤不太一样,很多烧伤伤员同时伴有多发的骨折,给救治带来很多的困难。

  经过初步筛查,我们确定了重伤员的对象,根据这些受伤的情况组织了有针对性的救治。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手术至少有400次以上,针对不同的伤员制订了治疗方案,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大部分的伤员都逐步转危为安。

  有一些伤员经过我们的救治有了明显的好转。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伤员被发现之前大概在爆炸现场停留了60多个小时,别人发现他以后是深度的昏迷、脱水,高烧到快40摄氏度,还有多发的肋骨骨折,一侧肋骨从第二根肋骨到第10根肋骨都断掉,同时有骨根骨折还有颅骨的骨折。伤员转到254医院,专家组跟着救护车一起到达。我们一块儿进行了复苏,现场的抢救,包括血胸手术的引流。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抢救,第二天病人就完全清醒了。我们专家组还请到了一些有关毒理方面的专家,把他所有的血尿的标本及时送到国家最高水平的一个毒理的研究所,进行毒理的检查。前天报告回来,没有任何中毒的迹象。现在病人康复情况很好,饮食、神智都非常好,家属也非常感谢一线医务人员的救治。

  目前,大部分的伤员好转了,还有一部分为数不多的重伤员还在继续的抢救治疗中。其中,两类因爆震伤导致治疗困难的伤员,一类是重度的颅脑损伤,现在在滨海新区两家医院的ICU病房里面还有几位重度的颅脑损伤病人处在危急状态。另外就是烧伤的伤员。这次调集了几乎所有国内烧伤界的最高专家,现在还在反复的不断地做着手术。在武警医院里面,这几位伤员还是处在生命的危险期。我相信,经过努力,这一部分伤员里面有一部分我们还是能够救活的,当然这还需要一段时间,需要我们医务人员更多的付出。

   医务人员全力救治 令人感动

  席修明说,救治期间,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事情。泰达医院的同仁在爆炸后大概十分钟就赶到现场了。而且很多员工自己家里面也有受伤的人,他们全力以赴地抢救,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安置伤员。等我们赶到的时候,绝大部分伤员在休克期内重要的手术都已经开始了。还有很多年纪大的专家教授,像全国烧伤界三位院士全部都到达了现场,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院士都95岁高龄了,亲自到武警医院看望烧伤病人,提出他宝贵的会诊意见,对我们救治伤员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在这次救援过程中,我自己也感受到,我们的医务人员在突发灾难的面前,真的是不计个人得失,冲在救援第一线。我觉得这也体现出医务人员高度的责任感和他们救死扶伤的高尚职业道德情操。

   未检出新的特征污染物 警戒区外未检出氰化物超标

  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通通报了环境监测的最新据。8月22日,事故现场周边共布设环境空气监测点位18个,水环境监测点位42个,地下水观测点位1个,海水环境监测点位6个,持续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8月22日0点至24点期间有关监测结果如下

  事故特征大气污染物监测结果:8月22日0点至24点期间,事故特征大气污染物监测结果共现场采集空气样品216个,监测项目为氰化氢及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结果显示,事发地警戒区外10个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和8个环境空气流动点位均未检出新的特征污染物,各点位、各项特征污染物浓度均未出现超标。

  空气质量常规污染物监测结果:8月22日0点至24点期间,事故区域周边5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六项常规污染物)数据显示,空气质量处于二级良好水平。

  8月22日,水质监测点位共42个,其中警戒区内点位26个、警戒区外点位16个。监测结果显示:共有30个点位检出氰化物,其中6个污水点位超标,均位于警戒区内,超标浓度为0.537-106 mg/L,超标倍数为0.074-211倍,最大超标点位为天津港明渠2号点位;1个地表水点位超标,位于警戒区内天保酒店景观湖,超标浓度为0.363mg/L,超标倍数为0.815倍。警戒区外8个地表水点位中3个点位检出氰化物,最高检出浓度为0.013mg/L,相当于地表水五类标准的6.5%;警戒区外8个污水监测点位中全部检出氰化物,最高检出浓度为0.139mg/L,相当于控制标准的27.8%。目前,所有氰化物超标废水仍全部封堵在事故区域,未经处理达标不外排。

  8月22日,事故周边区域地下水氰化物检出,最高浓度值相当于地下水四类标准的9%,未超标。

  8月22日,事故区域临近近岸海域6个海水监测点位氰化物均未超标。

   答记者问

   问:我想请问席院长,通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现在大部分伤员转危为安,大家很关心目前在院治疗的危重症患者他们有没有生命危险,他们所受的伤害主要分为哪几个类型,还有他们目前的治疗情况怎么样?谢谢!

   席修明: 现在在医院的危重伤员还有30多个,今天报告病危的伤员是12人。这里面最重要的是重度的颅脑损伤,主要是当时的爆震伤以后,严重的颅脑损伤导致颅内出血和脑组织严重挫伤。

  现在这样重度的颅脑损伤病人还有四五个人,主要集中在滨海的泰达医院和第五中心医院,其中最重的三个人中,有一个已经没有生命体征,我们做心脏复苏抢救过来了。现在他们仍是在深度昏迷状态,基本上没有自主的呼吸,需要靠人工呼吸机来维持生命,有两位病人可能还需要血管升压药来维持血压。到目前为止,伤员的器官包括肾脏、肝脏、心脏都还是好的,主要是脑功能现在不太好。

  昨天我们对这两位病人都进行了脑功能评价,包括做脑电图,做一些深度反应的专业检查,发现这两位病人脑功能都处在非常低下的状态,这两个病人是高度危险的病人,随时都有可能死亡,我们能让他的生命维持到十几天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了。

  除了这类病人之外就是烧伤病人。烧伤的病人治疗时间很长,因为要反复把烧伤的焦痂切掉再植皮。这次将近80多位烧伤伤员中,最重2位都在天津武警附属医院。这两位一个是烧伤的面积大,再一个烧伤的深度大,绝大部分都达到三度以上烧伤。同时,这两位伤员都合并有严重的多发的骨折,所以在烧伤的情况下做手术,还要固定骨头,就变得非的困难。

  烧伤会经历几个阶段,第一个就是休克,最危险的时候烧伤的出血、生命指标都非常的不稳定,我们在休克期间的抢救非常顺利成功,现在病人处已经在比较稳定的状态。在这段稳定的时间里,就可以把它的焦痂切掉,部分进行植皮。这两个病人几乎每天都在做手术,不断植皮覆盖创面。前一阶段烧伤界最著名的几个专家也都来会诊,一直守在病人旁边,甚至亲自上台做手术。

  现在的问题就是,在创面修复过程当中到了感染的阶段,病人这两天反复发烧,我们知道皮肤是一个屏障,屏障被烧毁以后,细菌都可以侵蚀进去,现在这两个病人尽管目前看情况还好,但是是不是一定能够成功,我们不敢百分之百的保证。我们在昆山抢救昆山爆炸烧伤员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数LD50,国际上通用的标准,LD50大概是在70至80之间。我们希望能够比这个数字再好一点,把这两位伤员都能够抢救回来。

  另外一个伤员在天津一中心,他主要的问题是烧伤面积不大,40%左右烧伤,但是下肢是深三度的烧伤,右下肢烧伤的深度非常高。更重要的是,他还合并颅脑损伤,同时又吸入大量的粉尘,把烧伤的火焰吸到肺里,变成肺部的重度烧伤,这样使得他病情就变得非常复杂。

  经过第一期的抢救以后,肺的情况已经明显好转了,自己呼吸也很好了,前天开始也进入了焦痂、植皮的阶段,但是毕竟还有颅脑外伤和烧伤,在我们看来也是危重病人,目前,我们集中了全国的最好的力量针对这几个病人进行一对一的救治。

  现在在武警总院里面,有来自全国的专家,有301的两位ICU重症医学的主任,积水潭的烧伤科的主任,主治医师,上海的长海医院夏照帆院士派来的专家,帮助武警医院,针对这两位病人进行集中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