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抓作风建设 一时仁慈是对更多干部的误导
“明察暗访越来越没有‘成就感’,抽查四五百辆车,如今只能‘斩获’四五辆违纪公车。”2015年1月8日,河南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曹珺接受采访时调侃中有欣慰。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尤其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河南省查处不正之风的“收获”呈递减态势,这建立在常抓不懈的基础之上:紧盯节点,大力开展专项治理;以纠促改,点名道姓公开通报;逐级逐层,全面展开监督检查……
两年来,河南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867起,组织处理6377人,党纪政纪处分2699人。
必杀技
“作风建设覆盖面广,又极易‘治而复返’,所以要一抓再抓,直击重点、难点。”河南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孙玉会表示,这其中有两个“必杀技”。
“必杀技”之一,紧盯节点,严防腐败乘虚而入:2014年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组织开展公款购买赠送土特产,公款接待、公款旅游检查;7月,组织非公务接待和会所中的歪风异地交叉检查;中秋、国庆期间,421个检查组检查2044家行政事业单位,3222家茶馆、酒店、休闲娱乐中心、商场、旅游景点……
“必杀技”之二,专项治理,直面突出问题,直捣关键“穴位”:“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治理排查出私人会所性质的餐饮娱乐企业153家;“领导干部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和领导干部收送红包礼金”专项治理,排查受理厅级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线索17个,立案查处3人。
“查处不是目的。”曹珺表示,总结规律,不断反思,完善制度规定,收紧纪律红线,才能从源头遏制歪风。在今年《关于加强元旦春节期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通知》中,记者看到,该省已将收送电子红包,转嫁费用给国企、民企等腐败“新风向”纳入严禁的特别重申中。
点名通报
“一点小错,何必驳尽颜面?”听到一些人的抱怨,河南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胡云生这样回答:“不点名道姓,就无法形成震慑,一时仁慈是对更多党员干部的误导。”
为始终保持作风建设的高压态势,河南省加大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力度。河南省纪委要求,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纪委每2个月至少通报一次。
去年前10个月,河南省纪委13次通报6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全省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市)通报664起典型案例。
“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违反了党纪政纪,就应该放在聚光灯下,让群众来评判,传递反腐压力!”河南省监察厅副厅长孙运锋表示。
开道搭桥
党风政风正不正,百姓心中有杆秤。在传递百姓声音、维护监督权力上,全省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广为“搭桥”。
河南省纪委监察厅官方微博“清风中原”已经开通一年多,一方面接受举报,另一方面已先后通报了数百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覆盖全省18个地级市、10个省管县和148个县(市、区)的“清风”系列政务微博引起全民共振。
一些地方采取“全民随手拍”来“秒杀”不正之风。比如,临颍县纪委向群众发出“随手拍”反“四风”号召,所拍涉及违纪违法的影像资料可直接上传到举报信箱,县纪委建立台账,专项登记,集体研判,快查严处。
“‘查’而不思则罔。”孙运锋认为,作风问题看起来事小,却极易积小成大,蚁穴溃堤。面对愈来愈隐蔽化的歪风“新变种”和跃跃欲试的“卷土重来”,刹歪风的方法和制度也必须不断发展完善,跟上形势。
“和保护自然环境一样,作风建设没有一劳永逸,我们就是要做一台‘永久’牌的作风净化器,既要持续工作,又要不断‘升级’技术。”孙运锋说。(记者陈敬如翟耀通讯员贾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