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入户数量猛增2.5倍外来建设者评优大降门槛
通过优厚的待遇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是包括滨海新区在内许多地方都在做的事。颇具新区特色的是,滨海新区不仅仅对优秀金领、白领人才渴求强烈,对普通的蓝领人才引进也同样不遗余力。比如,滨海新区实施积分入户和优秀外来建设者评选,在人才政策方面逐渐将蓝领与白领划在同一起跑线上。
积分入户数量猛增
2014年下半年,滨海新区有1007位外来人员通过积分入户审核,约三分之一办理了落户手续;今年以来,滨海新区通过积分入户审核的人数达3483人,环比猛增约2.5倍。滨海新区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渤海早报记者,随着积分入户政策的规范、高效实施,得到社会的认可,申请者众多,已经成为外来人员入籍新区的高效主力渠道。
来自河南南阳的王先生夫妇在滨海新区已有十余年。刚来滨海新区时两人举目无亲,先是居住在泰丰屋村的小平房里,靠打零工为生,后来,妻子进入一家外资电池厂上班,丈夫考驾照开货车跑运输。孩子相继出生、成长。可总放在老家由老人带孩子也不是个办法,于是他们先后把两个孩子接了过来,一起在出租房里生活。近年来,工资水平逐渐升高,夫妇俩一年能攒下几万元的积蓄,为女儿读书、发展积聚力量。不过,没有本地户口,好多事儿办起来很不方便,个中苦楚只有自己才能体会。所以,拿到本地户籍一直是两人心中奢侈的梦想。在天津市推出针对外来人口的积分入户政策后,两人通过单位进行了申请,凭借工龄、技能级别、年龄等优势通过审核,双双获得落户资格。
据人口管理部门负责人介绍,2014年1月1日,《天津市居住证暂行管理办法》实施,废除暂住证制度,对外来流动人口实行居住证管理,并提供11个方面的公共服务。“在教育方面,居住证持有人可以为共同生活的随迁子女申请在本市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由居住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安排就读。接受义务教育后,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条件的,可申请在本市报考中职、春季高考、高职自主招生。通过积分方式获得本市常住户口后,投靠落户的随迁子女可申请在本市参加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居住证+积分落户”政策的实施,对于稳定滨海新区技能工人队伍,让他们安心从事岗位工作,将发挥作用。
本届优外评选名额翻番
如果说积分入户面对更广的外来人口群体,那么优秀外来建设者评选则是更加直接地面向滨海新区众多的工厂员工。他们大多具有中专或大专学历,年富力强,是蓝领工人的主力军。滨海新区2014-2015年度优秀外来建设者名额上调至3000个,比往届1500个名额翻了一番。对获得“优秀外来建设者”荣誉称号者,符合条件的可为其办理落户及家属随迁。从实践来看,这已成为外来务工者落户新区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滨海新区公安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滨海新区就为472名优秀外来建设者及随迁家属办理了落户。
刚刚办完落户手续的小杨今年27岁,来自河北省,他以亲身经历诠释了“优秀外来建设者”是怎样炼成的。8年前,他刚刚来到天津开发区时,还只是一名中专生,从事着一线操作工的工作。可是,他不甘于一直重复机械性的工作,而是致力于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此,他参加了开发区为外来建设者开展的“圆梦计划”。通过南开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他下班后学习网上视频课件。这种在职学习的状态持续几年后,今年5月,他成功拿到了管理学大本文凭。
“打工仔”拿到名校文凭,又落户成了天津人,享受本地人同城待遇,两件喜事接踵而来。而小杨解释说,学历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同步且相辅相成的,可以说是同样的一个积累过程。不断地学习积累,成为他被滨海新区接纳的重要原因。据开发区人力资源专家表示,继与南开大学合作后,2014年,开发区又与华中科技大学签约合作,继续为开发区年轻蓝领“深造”创造机会,以后,开发区蓝领自我提升路径会越来越多。专家对此表示,通过“圆梦计划”可以整合资源,调动工人积极性,提高开发区对优质蓝领人才的黏度,是一举多得的好事。通过这种管理举措创新,为蓝领提供上升空间,达到引进、培养、留住人才的目的。在产能过剩与用工荒并存,以及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社会背景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富有经验的技工队伍。政府进行政策创新,无异于是稳定技工队伍、吸引人才落户的“及时雨”。
人口政策创新背后诉求
在蓝印户口通道关闭后,除了积分入户、优外评选外,优秀人才及家属还可以通过人才引进、亲属投靠落户滨海新区。一些成建制国企迁至滨海新区,也成为其职工落户的途径,今年以来成建制搬迁企业落户职工372人。专家认为,人口政策创新力度不断加码的背后,固然是政府部门发展产业的动力,却也不能忽视外来建设者们切身的需要。如今的政策,增加了外来建设者落户的渠道,帮他们迈过了户籍、子女入学、社保等门槛,但仍然显得有些狭窄。因为,置身滨海新区的外来建设者,随着收入不断提升,在满足了上述基本需求后,转而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比如生活氛围、生活配套、娱乐设施等。然而,由于人口密度较小,配套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政府重视,鼓励服务业繁荣。否则,将会影响优秀外来建设者的新区安居梦,甚至导致优秀外来建设者外流。
“海归”创业者孙先生从事医药行业,之所以离开北京选择到滨海新区创业,无疑是受了这里优惠政策的吸引。然而,在综合考察了平台、环境等因素后,孙先生将创业地选择在了属于滨海高新区的华苑产业园区。孙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长年在繁华的五道口地区生活,习惯了热闹的生活氛围和便捷的生活环境。然而,到开发区考察时,感觉这里虽然硬件条件不错,但是却存在生活氛围、物价等方面的落差。后者成为促成他选择华苑产业园区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据记者调查,受滨海新区创新创业氛围、产业发展环境、前景、薪资待遇吸引,选择在滨海新区工作,但却生活在市区的白领为数不少。“双城记”每天都在上演,无疑抬高了生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