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执纪审查“后半篇”文章
3月29日至30日,天津市委举办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研讨班,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在这个“高规格”的研讨班上,来自50家市属国有企业的172名领导干部有一项必学内容——“六书六报告”。这已是天津市委第三次举办局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每次都将“六书六报告”作为必备材料。“六书六报告”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备受重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天津市进行采访。
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六书六报告”旨在以不敢促不能不想
“现行的‘六书六报告’,是2015年11月确定的。‘六书’包括审查对象撰写的忏悔书、给亲属的廉政家书、给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廉政忠告书,以及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评价和建议书、关于所在单位和行业改革发展建议书、关于纪检机关依纪依规审查见证书。‘六报告’即由市纪委撰写审查对象违纪问题审查报告、发案教训剖析报告、‘两个责任’落实建议报告、倒查追责建议报告、典型违纪案件党内通报和对审查对象及亲属勤廉口碑调研报告。”天津市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副主任段赛颖告诉记者,这项制度自2015年1月开始探索以来,“六书六报告”内容不断完善,但无论名称和内容怎样变化,不变的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初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同时,始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惩是为了治,要以不敢腐促进不能腐、不想腐。王岐山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运用反面案例进行警示教育”,五次全会上进一步指出,“要深入剖析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典型案例,用好用活反面教材,发挥警示、震慑和教育作用”。
让中央要求在实践层面落地,必须有可操作的方式方法。围绕做好执纪审查工作“后半篇”文章,天津市纪委开始探索实行“一案六书六报告”制度。天津市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副主任王铭惠介绍,实行“六书六报告”的目的,就是以治标促治本,以不敢促不能、不想,以执纪审查促生态好转、风气优化和经济发展。在延续此前由审查对象写忏悔书这一做法的基础上,2015年4月,天津市纪委建立了“三书两报告”制度,5月增加到“五书四报告”,8月发展为“六书六报告”。“从1到6,绝不只是数字的增加,而是内涵的深化,体现在制度设计上更加注重治本。”天津市滨海新区纪委书记殷奇表示。
在一年多的实践中,天津市已有22名接受立案审查的市管干部撰写了“六书”,市纪委撰写了“六报告”。市纪委还把这项制度向区县层面推开,推动区县纪委结合实际运用。记者采访过程中,很多纪委同志表示,实行“六书六报告”,使执纪审查不仅追求“办下来”这个结果,而且力求最大限度发挥执纪审查的综合效果。
追忆激情燃烧岁月——
纪律审查对象撰写“六书”的过程就是唤醒党性的过程
“我会永远记住这次教训,……把党章、准则及相关法律条规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蒋颖的话,代表了很多审查对象的心声。
据天津市纪委几位纪检监察室主任介绍,几乎所有审查对象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转变:以前“人在党内、心在党外”,接受审查后“人在党外、心回党内”。正是在执纪审查人员的教育引导下,审查对象以忏悔书回顾成长经历、剖析演变轨迹、反思违纪行为,使撰写的过程成为唤醒党员意识的过程。
天津津联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吴学民刚接受审查时叫嚣,“我只是身体入党,思想从未入党”。对此,执纪审查人员在纪律处分下达之前始终以“同志”相称,还专门选择国庆期间召开了一次特殊的民主生活会,带来他40年前的入党志愿书,又为他戴上党徽,让他面向党旗国旗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据在场的审查人员回忆,吴学民越读越激动,几度哽咽,当天就交代了有关违纪事实,并写下了忏悔书。
同样作为一名曾经的老党员,河北区人大原副主任贾凤鸣在忏悔时提到,“1980年入党至今,整整35年,期间只有两次认真学习过党章,一次是入党前,一次是被专案组立案审查后。”在撰写忏悔书的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丢掉了党章这个“原教旨”,他的党员意识才逐渐淡漠甚至丧失,这正是走向违纪违法的根本原因。
除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审查对象学习党章外,审查人员还采取让审查对象观看教育光盘、开展面对党旗国旗“两旗”谈话等方式,以党情感召和纪律引导唤醒审查对象。“审查对象的党性意识被唤醒,忏悔更加发自肺腑,反思更加触及灵魂,不再是被动应付、泛泛而谈,而是真心悔改、重新向党。”天津市宝坻区纪委书记宗毅表示。
在天津市第一看守所,记者见到了原天津市委城乡规划建设交通工作委员会书记沈东海。“我当副处长时,收到第一份礼物是两瓶五粮液,我和爱人追到楼下坚决退回。后来发展成为什么东西都敢要,什么钱都敢收。我感到相形见绌、羞愧难当。”回忆自己从破纪到破法的经过,沈东海告诫那些依然不收敛、不收手的人,“要永远跟党走,不要错过自救的机会”。如今,沈东海坚持通过电视学习中央精神,每当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和王岐山同志有最新讲话,还委托律师或儿子把报纸上的讲话复印件带过来,逐字逐句学习。他还撰写了关于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文章,用他的话来讲,就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戴罪立功”。
采访过程中,沈东海多次落下悔恨的泪水,除了对组织,还有对家人。接受审查期间,沈东海给儿子写了一封廉政家书,真诚忠告他以己为鉴。他的儿子看到家书后,也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他说自己虽然是民营企业的一名共产党员,但也要忠诚、干净、担当,不再拼关系,而要拼能力。”谈起儿子的巨变,沈东海既意外又欣慰。
“一人受审、全家不垮”,这是天津市纪委领导多次强调的,也是廉政家书的价值所在。“执纪审查不是为了让人家破人亡,通过廉政家书这个载体,有利于化解审查对象家人与社会、党组织的对立对抗情绪,达到团结大多数的目的。”天津市纪委驻市国资委纪检组组长秦加成表示。
攥起拳头看忏悔,含着眼泪看家书。在市委举办的学习研讨班上,忏悔书与廉政家书让领导干部深受震撼,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天津百利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吴树元两次来到市纪委门前,打算向组织交代问题,回顾当时的情景,他说“恨不得有人一脚把自己踹进大门”。虽然最终还是侥幸心理占了上风,但也反映出“六书”的震慑作用。仅今年前3个月,全市共有93名党员干部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涉及金额800余万元。
发挥“六书六报告”深化标本兼治作用
如果说审查对象个人是“树木”,那么他所处的单位、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就是“森林”。天津市纪委在“拔烂树”的同时,坚持透过“树木”把握“森林”,通过审查对象现身说法、建言献策,“析病源”“开药方”,达到“治病树”“护森林”的目的。
“感觉他像在我们对面喘着气说话。”在和平区工作了41年的原常务副区长石季壮被查处后,市纪委将他的“六书”反馈给和平区四套班子领导,看了他写给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廉政忠告书,一位班子成员如此感慨。
除了用廉政忠告书教育警示身边人,审查对象还站在所在部门、单位、地区的角度,撰写党风廉政建设评价和建议书。“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一把手或身居关键岗位,更能找准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漏洞,因此他们的一些对策建议具有一定价值,善加利用,有利于促进标本兼治。”天津市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在党风廉政建设建言书中,沈东海根据在城建系统多年的工作经历,指出房地产项目规划审批、工程项目转包分包、建筑材料供应等环节的制度漏洞。根据相关建议,新组建的城乡建设委员会在工程建设领域查找梳理出15个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48项防控措施。天津市纪委驻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纪检组组长邸力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建言书直击要害,具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是帮助发案单位扎牢制度笼子的指向性靶标。”
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种种问题,反映出一些党组织“两个责任”落实不力。对此,市纪委及时反馈、约谈发案单位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主要负责人。各单位党委(党组)书记通过对“六书”的学习反思,主动约谈有苗头性问题的干部,起到了以执纪审查促责任落实的良好效果。2015年,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对39名干部进行谈话提醒,函询了解13人,诫勉谈话7人,主体责任人谈话核实问题线索22人次,对3起违纪问题作出纪律处分。
随着执纪审查力度的不断加大,天津市也有人担心,这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2015年,天津市纪委立案审查2452件,同比增长266%;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65万亿元,同比增长9.3%。立案审查与经济增长均位居全国前列,天津市用事实驳斥了社会上的错误论调。
立足执纪审查效果最大化,从去年8月起,天津市纪委把关于所在单位、行业改革发展建议书纳入“六书”,充分发挥审查对象优势,促进“坏事”变“好事”。如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副局长彭博结合多年行政审批管理经验,为滨海新区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提出建议。
“事实证明,反腐败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建设,更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能量。”天津市纪委第七纪检监察室主任赵金存表示。
以情感人、以纪示人——
“六书六报告”倒逼提高审查的政治与政策水平
“过去常听说,纪委办案都是‘冷面无情’。刚被审查时我非常恐惧。通过亲身经历,切实感到那些都是谣传……专案组同志在依纪依规办案的同时,都讲感情、讲人情、讲亲情,见到他们就如同见到了组织。”这是贾凤鸣在关于纪检机关依纪依规审查见证书中写下的一段话。
在铁腕反腐的同时,天津市纪委始终坚持依纪依规开展审查,不断提高执纪审查水平。比如,市纪委配套制定了“一案六书六报告两约谈”材料成果运用规定、样本以及工作流程图,编制纪律审查指引,明确规定了审查期间安排审查对象与亲属通信通电话、审查人员和审查对象一起过重大节日或生日等“二十四个规范动作”。
此外,还有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在“六书”中增加见证书。天津市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这有利于以评价促严谨、强规范、提水平,对审查人员形成软约束,保障执纪审查安全,防止出现灯下黑。
记者翻阅一些审查对象的评价书,点滴中都可以看出执纪审查人员始终尊重对方人格,努力用真心换取真言。天凉时的一件衣服、过生日时的蛋糕、生病时的就医“绿色通道”,正是这样的关心、照顾,使审查对象切身感受到组织的不离不弃、真诚挽救。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津在与家人通电话时反复强调,纪委人员就是亲人,嘱托家人积极配合组织调查。
执纪审查人员专业敬业的精神、严谨细致的作风,也给审查对象留下了深刻印象。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原副局长白文源这样评价:“我对专案组可以用‘佩服’来形容,……我的违纪违法问题多与文物有关,专业性非常强,本以为专案组同志会‘无从下手’,但万万没想到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在专业上和我‘对话’,令我心服口服折服。”
探索实行“六书六报告”以来,市纪委的执纪审查人员也见证了队伍的成长。市纪委第八纪检监察室主任王艳玲表示,从一开始对“六书六报告”理解不够深、使用不熟练,到后来逐渐尝到甜头、得心应手,她明显感到工作人员审查的政治与政策水平不断提高。在市纪委第三纪检监察室主任李红宇看来,写“六书”和执纪审查相互促进,有利于快查快结,并且截至目前没有出现翻供,真正促进了审查进程更快、水平更高、效果更好。
强化成果运用——
发挥执纪审查综合效果
为使执纪审查“后半篇”文章更到位,天津市纪委通过多种手段,在用好用活审查资源上下功夫,不断强化成果运用。
执纪审查结束后,市纪委向市委常委会提交审查对象违纪问题审查报告和发案教训剖析报告,全面汇报审查对象违反“六项纪律”的情况,针对审查对象从破纪到破法的蜕化,分析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另外,站在全市层面,把“六书六报告”作为评价政治生态、发现普遍问题的“显微镜”和“放大镜”,洞察“树木”、透视“森林”,提出党员教育监管、干部轮岗交流、加强国企党建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报送有关市领导参阅。
针对执纪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市纪委以“六书六报告”为切入点,将“两个责任”缺位、制度规范缺失、监督管理缺口等问题,原汁原味进行反馈,要求发案单位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狠抓整改,层层压实责任。
市纪委还充分挖掘和运用“六书六报告”中蕴藏的教育资源,下发典型案件通报,制作警示教育专题片,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对照自查。按照“严抓系统、系统严抓”思路,对发生多起案件的国企、文广等系统开展综合分析,编发专题通报,为有关行业堵塞漏洞、建章立制提供了参考。
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六书六报告”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按照市纪委要求,今后审查对象还要对所在地区、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德能勤绩廉画像。天津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韩启祥表示,下一步,市纪委将继续边实践边探索、边探索边总结、边总结边完善,推动“六书六报告”制度在巩固和拓展执纪审查综合效果上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