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狠抓督查 逮住稳增长“牛鼻子”

10.07.2015  01:12

“进一步抓好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落实,对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督查组对18个省份和35个部门、单位重点督查情况的汇报,对相关地区和部门主动有力抓好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政策落实予以充分肯定,同时要求抓紧整改发现的问题。

“抓牛鼻子”更要“杀回马枪”

作为首要议题,此次常务会议确定,各级财政将已收回沉淀和违规资金25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加快统筹用于急需领域;国务院将239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调整用于在建重大项目;对闲置土地处置不力的收回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并督促加快铁路、农村公路和重大水利等建设,保证完成全年目标。

“(上述措施)等于是抓住了当前中国经济稳增长的‘牛鼻子’,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向中新网记者指出,今年前五个月国内投资下降较大,由此而来的是财政支出的下降及对稳增长带来压力,“政府支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政府资金支出会拉动社会资金有序流动,会产生乘数效应,而相反地,支出放缓将使得经济增速下滑。”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5月,中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速仅为0.5%,为近年来新低。而1亿元以上新开工大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同比甚至下降了20%。

5月当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1.4%,创下近14年来历史新低。为何出现这一情况?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向记者指出,之所以今年以来投资下滑幅度很大,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便是投资收益预期低迷,另一方面也由于传统的产业、财政政策在目前经济新常态下某种程度地“失灵”,“很多项目立项后资金到位不了,或者到位后开工不足,即使开工后也有时出现国家资金到位,私人资金跟进积极性不足的情况。”

“目前中国经济稳增长核心很明确,就是稳投资。”刘元春的判断与徐洪才相同。他认为,在市场投资依然低迷的情况下,切实可用的途径便是“稳国家投资”,亦即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题,通过基建、公共服务、战略产业等投入全面拉动经济企稳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就在6月17日召开的另一场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刚刚部署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以期发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多重作用。

督查助力巨量投资释放稳增长效能

事实上,今年以来,围绕稳增长这一经济工作首要任务,中国官方已开出了相当丰盛的“投资菜单”。

首当其冲的是七大投资工程包,其中相当一部分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七大工程包之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在建水利工程投资超过8000亿元。近期国家发改委还加快了项目批复进度,截至6月10日,已批复34个项目,投资额超过7200亿元。同时,国家发改委还发布了1041个PPP推介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总规模约2万亿元。

但上述投资计划在落实中并不百分之百地顺畅。专家分析,7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透露“各级财政已收回沉淀和违规资金2500多亿元”,意味着有相当规模的“沉睡资金”的存在。

“实际上许多投资项目无法落实,是由于地方政府官员怕承担责任、不敢花钱,因此原先预算计划要花出去的钱没有花掉,就成了未发挥效益的‘沉睡资金’,用好增量,首先是要盘活存量。”徐洪才表示,地方存在的“懒政现象”给当前中国经济稳增长带来沉重压力,因此国务院选择此时狠抓督查,抓紧整改,相当于“拿鞭子抽一抽”,“可以撬动杠杆,让重大投资、政策和改革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刘元春亦指出,各级政府在目前大力推进反腐廉政建设过程中,投资积极性或不够充分,加之地方政府在财政困局约束下,投资能力受限,“近年来逐步从过去投资高速膨胀,转变为目前倾向于‘不投资、不作为’的庸政懒政较普遍。”

正因如此,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除听取18个省份和35个部门、单位重点督查情况的汇报并要求抓紧整改发现的问题外,还特别强调“对明显不作为、整改不力的要约谈问责”,并提出要“建立健全常态化督查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取得实效”。

“当国家处于大改革、大调整当中,便会有有一个‘改革真空期’,按怎样的标准来考核干部、激励体系怎样形成等问题都会出现,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刘元春分析,如果要弥补这一不足,就要通过督查或行政问责等行政性手段,“督查和行政问责在我国体制下是非常重要的法宝。”

“早就应该常态化,这样稳增长和促改革就有了抓手。”对于未来常态化督查机制的走向,徐洪才分析,一方面可将督查落实效果显著的地方建立“样板工程”,因为“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常态化督查问责机制,需要跟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挂钩,“不能让官员夸夸其谈但却不落实项目。”

三季度预计向好 全年目标料无虞

7月中旬,中国即将公布上半年核心经济数据。李克强狠抓三个“重大”的落实,将为三季度及随后的经济提供怎样的新动力?

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近两个月中国经济发展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加,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财政货币政策持续显效,发展动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有信心、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三季度投资能否‘见底’,很大程度上便是要取决于地方政府‘勤政’的状况。”刘元春预计,随着官方加大投资力度,以及PPP等合作模式的不断完善,三季度投资有望较上半年出现好转。

“如果上述措施落实到位,预计中国经济在三季度可平稳回升。”徐洪才预测,三季度中国GDP或可顺利达到7%的增速,而四季度亦可维持这一势头,“从全年来看,达到7%的增长目标也是有望的。”

“当然,前提是这些稳投资措施和相关改革政策都要到位。”他提醒。

在比较乐观地预判三季度经济走势之余,刘元春同时提醒,在当前财税体系改革未完成、政府职能重构未充分启动、投融资平台转型亦未全面展开的背景下,“必然引起很多措施是过渡性的,所以太过激进采取地‘用力过猛’的方式去提升地方‘勤政’水平,不一定能起到理想的常规性效果。”

他建议,投资和政策落实恐怕不宜采取“过快过猛”的激进“打法”,“还需要与当前大改革的速度相匹配,要有一定的缓冲,并采取合理的步调”。(记者 彭大伟)



原标题: 李克强狠抓督查 逮住稳增长“牛鼻子”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