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起火:前后门最危险 逃生时间最多两分钟
07.01.2016 11:13
本文来源: 总工会
“公交车起火”试验,点火两分钟后,车厢内温度可以达到1500摄氏度。
试验现场,旧公交车内放置的人形模特和活体动物。
油气消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选了一辆12米长旧公交车做了一次“起火试验”。
公交车起火模拟试验
试验名称:公交车辆消防安全系统测试
试验单位:油气消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课题1
温度及有害气体等数据采集
课题2
车厢内消防安全系统测试
遇到公交车起火,最佳逃生时间是多少?
高跟鞋、钥匙究竟能不能破窗?
烟雾和烈火谁更致命?
几年前,经油气消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多次实验,第一辆防火公交车在成都首跑。近日,该实验室在成都高新西区进行了一次公交车消防安全系统防护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在这种客舱起火的极端状况下,留给车内乘客最佳逃生时间只有两分钟。同时,研发人员称网上广为流传用高跟鞋、钥匙破窗逃生的说法并不靠谱。
A
一次试验
公交起火 前后门最危险
1月初,为进一步取得公交车燃火和灭火系统的更多技术参数,油气消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做了一次试验。
这次试验,选定了一辆12米长旧公交车,这是目前各大城市公交最主流的车型。在车身前门后方1米处、后门旁1米处,科研人员各放置一个上下三层的框子,每层为一个点位,各放入两只动物。每层的高度也有讲究,离地分别为40厘米、80厘米、165厘米,以模拟人在卧、坐、站时口鼻所处的位置。
为什么选择小型动物?油气消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伟说,“我们选的这种小型家畜,是人饲养的,符合动物实验要求。最关键的是,它的关键器官和人最接近,呼吸系统和皮肤,这是涉火实验最重要的两个器官,可以最真实采集人在公交起火时的数据。”
同时,设置的点位也是经过测算的。科研人员发现,根据历次公交内车厢火灾的情况,前后门是最拥挤区域,也是致死伤的最大点位。设置的高度,“则是分析了多次公交火灾事故,这是混乱状态下乘客口鼻所处的位置。”
点火15秒 烟气充满车厢
除了放置活体动物,这次试验还在车内放了80具人形模特,有的坐着,有的站着,穿着化纤、棉质、麻纺等不同材质的衣服,检验点火每个区域烧伤面积,以及不同材质对人体致伤的情形。
在试验之前,科研人员在车厢内地板上铺设了油盘,并倒入5升汽油。“用5升汽油,已经远远高出实体火灾的油量,我们是为了用更大的荷载来取得试验数据。”李伟说。
耐高温的红外探头、耐高温的温度计等各项仪器全部到位,科研组长一声令下:“点火!”电动装置同时点火。15秒后,车厢内温度达到了660℃,烟气浓度极高,摄像头完全看不清车厢内的物体。这表明当乘客遇到车厢内起火时,明火、高温、毒气之外,视线几乎完全覆盖,接近于“失明”状态,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B
一个结论
有毒气体远比烈火更致命
在公交车厢内“轰燃”状态时,耐高温温度计记录下的最高数据让人震惊:1500℃。
15秒后,置于车顶的雾化喷头开始工作,约200升的灭火液要在两分钟内全部喷出。很快,火势得到控制。
试验结束后,科研人员发现,置于框子顶层的动物存活率最低。解剖发现,它们的呼吸系统已完全阻塞;中间层的动物则多为灼伤及试图逃离时的撞击伤;最下面一层的动物多为高度灼伤。
2分钟 逃生时间极限 科研人员采集了公交起火对人体伤害的机理,呼吸道灼伤、外皮肤灼伤,呼吸阻塞,撞击踩踏等数据。数据表明,通过技术手段,从车厢内部在2分钟时间内实现降温、降尘、控烟,才能最大限度保护乘客安全。
此前,科研人员采集了多起公交客舱起火的数据,“迄今为止,最晚的逃生者是距离起火时间1分58秒。”李伟说,在他们做的多次撤离实验中,成人最快撤离的时间为48秒。
考虑到车内能见度极低和门口拥堵的情况,至少需要一分多钟。而试验显示,起火2分钟左右,车内的温度和有毒气体的排放快达到最大值,因此,遇到公交车客舱起火,留给乘客逃生的时间,只有2分钟。
93℃ 人体承受极限 在试验过程中,以李伟为首的科研小组遇到了一个让他颇为痛苦的问题。一旦发生公交车燃烧,最为迫切的是打通逃生通道,如:破窗、开门等。但这又存在一个悖论:一旦破窗,有新的空气进入,火势将瞬间得到助推。
“这时候,就只能借助外力解决这个问题。”李伟说,他们采取的方法是通过雾化喷头喷洒专业的灭火液控制火情,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本文来源: 总工会
07.01.2016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