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系统脆弱性之患
按照民间的传统说法,今天是上海外滩迎新年踩踏事件遇难者的“头七”夜。逝者已去,生者尤痛,愿逝者安息。
而我们不能忘记,近期类似的踩踏悲剧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去年1月5日的宁夏西吉县,在一场纪念活动中14名群众因相互拥挤发生踩踏而死亡;去年9月26日的云南昆明市明通小学,部分学生通过宿舍楼的海绵垫时摔倒造成踩踏导致6人死亡……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功能的不断增多、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今天,公共安全如何得到有力保障?
根据国家统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至70%。按照国际惯例,当城市化水平达到30%的临界值时,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表现在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潜在的安全风险也将随之成几何级数增长。
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是城市问题和安全问题的耦合,是城市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导致的事故灾害,及其对城市带来的安全风险。这些风险存在于生产、生活等各领域,包括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环节。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由此带来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脆弱性的问题日益突出。
如今城市中再也没有单一的安全事故。城市脉络错综复杂,各种智能交叉关联,任何一次事故都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有专家分析,当前城市安全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一是危机事件呈高频次、多领域发生的态势;二是非传统安全,尤其是人为因素的危机成为现代城市安全的威胁,由于这些非传统危机比自然危机更具隐蔽性、不确定性、偶发性和突然性,政府对人为因素危机缺乏积极的、完善的预警;三是突发性灾害事件易被放大为社会危机;四是国际化程度高,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危机都有可能影响到中国,而国内的危机事件也可能在世界上产生消极影响。
外滩踩踏事件,暴露出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脆弱性之患。应对城市公共安全危机是一个综合性、高度协调的系统,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如预警监测、旅游管理、交通运输、媒体资讯、社区防范等相互之间如何统一协调。再如当危机一旦发生时,如何确保救援、医疗、通讯等部门都能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这些都是应对公共安全脆弱性的当务之急。
希望我们吸取教训,采取有效行动,尽快建立起完备的公共安全系统,以适应我国的城市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