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公号借机诈骗 红包满天飞别盲目追
天津频道 随着春节临近,手机抢红包的氛围渐浓。去年春节,抢红包一夜走红,但主要是朋友、同事之间“礼尚往来”。今年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微博、微信、手机QQ等途径发红包,但不少用户发现,想拿到红包里的钱并不容易,经常出现要求关注、绑定社交账号、在朋友圈分享等一系列附加条件,红包被广告“包围”,原本喜庆好玩的抢红包也变了味儿。
记者体验发现,一些商家的红包最终变成“忽悠”,其中一类就包括“合体红包”,要求用户不断邀请其他好友一起抢,指定时间内达到100元才可以提现:用户一旦申请提现,却遭遇层层限制,要求用户关注、分享等,即便折腾了半天,最终的结果却是“红包出错”领不到钱。
除了红包变成“空头支票”的情况,一些不法分子还借助红包浑水摸鱼搞欺诈。市民魏女士就有这样遭遇,消息提示说:恭喜您中了50元,请点击下一步,输入账号信息;但是此后却进入银行账号输入界面。这时,魏女士才意识到差点掉进了“红包陷阱”,此后页面上也出现“包含潜在恶意欺诈”的提醒。
为此,记者致电微信客服,工作人员解释说,不少营销公众号假借发红包的名义,例如“合体红包”、“虚假红包”等,实际是骗取用户信息的恶意营销,这违反了平台运营规范,并存在涉嫌欺诈用户、收集用户隐私数据等恶意行为。平台已经对红包诈骗行为进行集中整顿,并将视其情节进行处罚。
天津市某主营“微信推广”的科技公司负责人陈先生表示,他们也帮客户做此类推广,但是最近管得严了。他拿手机为记者演示,先发了一个“合体红包”的链接,上面显示“一起抢、让红包变更大”,记者收到后点击进入,却出现“该网址可能包含潜在恶意欺诈内容,建议停止访问”的提示。陈先生提醒,很多来历不明的红包要求客户提供个人数据,如QQ账号密码或信用卡号等,就是盗取客户的个人信息或财产。
虚假和欺诈让红包变“炸弹”,不少用户“有点烦”。对此,知名电商观察员鲁振旺表示,企业借助新媒体营销发红包本无可非议,但前提是不损害用户利益,不打扰用户正常使用。无论是发红包还是朋友圈广告,平台也应该加强管理,规范相关推广行为,不然红包变了味,会损害用户体验;社交平台借助广告增强造血机制本无可厚非,但应该为用户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使用体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