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六项举措全面提升本市养老服务水平

17.01.2015  01:39

  今年2月1日,《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将正式实施。这项备受老百姓关注的惠民政策,明确了本市将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养老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本市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已达200.85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0.01%,人口老龄化程度已居全国第三。本市老年人口呈现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特征,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近年来,市民政局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从加快地方立法、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基础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吸引社会投资、提升服务水平等六大方面,逐步规范本市的养老服务行业,促进养老服务行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无所忧。


  加快地方立法    推动持续健康发展


  本市积极推动关于养老服务的地方性立法。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10月讨论通过《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草案)》,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短短一年多时间,完成了本市首部养老服务行业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工作。其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人员先后深入30多个基层单位调研,对“条例(草案)”进行完善,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即将实施的《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共八章四十八条,从总则、规划与建设、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人员、鼓励与优惠、法律责任、附则等八个方面对养老服务业发展进行了规范,为养老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完善相关政策  提供全方位支撑


  近年来,本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文件12个,其中,居家养老服务政策3项,社区养老服务政策3项,机构养老服务政策6项。2014年,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出台了《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市财政局关于调整养老机构补贴标准的通知》,大幅度提高了机构养老服务的补贴标准,按照养老机构新建、改扩建平均每张床位建筑面积30平方米标准,提高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标准。其中,新建或购置建设的国办养老机构给予每张床位3万元建设补贴,改扩建的新增床位给予每张1.2万元建设补贴;新建或购置建设的社会办养老机构给予每张床位1.5万元建设补贴,改扩建的新增床位给予每张6000元建设补贴。此外,建立了差别化运营补贴制度,根据收养的入住老年人护理等级不同给予差别化运营补贴,自理老年人每年给予每张床位补贴1050元;生活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年人每年给予每张床位补贴2250元。


  加强基础建设  提升硬件设施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硬件水平,本市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20项民心工程,以养老机构建设为重点,坚持养老服务与社区平台相结合,集中建设了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配餐服务中心、托老所等一批基本养老服务设施。


  近五年,全市养老机构年均新增床位4780张,年增速达15%以上。截至2014年底,全市新增养老床位13981张,床位总数60247张;新建改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108个,全市累计建设完成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606个、日间照料服务站405个;新建区(县)级老年配餐中心5个,中心城区老年配餐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创新服务模式  打造改革试点项目


  近年来,市民政局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了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贴城乡统筹、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四大试点项目,为促进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提供了改革样板。


  首先,本市推选了静海县申报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着重在居家养老城乡统筹、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和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在静海县建设康宁津园老年宜居社区,推动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业。其次,本市将农村60岁以上低保、特困救助、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80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失能和空巢且经济困难老年人纳入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贴范围。在武清区、宁河县、静海县率先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贴城乡统筹试点工作,首批3365名农村困难老人受益。2015年将在全市涉农区县普遍开展,并逐步向全市推广。第三,本市按照政府搭建平台、社会力量承包运营、政府购买服务、志愿者参与、街道社区监管的思路,在南开区、和平区开展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运营机制改革试点,完善配餐送餐、家政服务、紧急呼叫、便利店等四项基本功能,重点为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此外,本市下发了《天津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关于推进我市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的意见〉的通知》,实施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试点项目。到2015年底,全市现有30家公办养老机构实现60%以上公建民营。


  吸引社会投资  构建多元参与机制


  本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与福利彩票公益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5年来,市财政和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养老服务设施资金达4亿元,吸引各方投入资金约20余亿元,仅养老机构社会力量投资就达11亿元。目前,全市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养老床位数占养老床位总数的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力量正逐步成为本市发展养老服务业主体,同时也增加了相关岗位就业率。


  提升服务质量  规范行业管理


  市民政局积极提升养老服务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建立了养老服务评估机制,科学掌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规范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和管理办法,强化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加快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实施《居家养老社区服务规范》、《居家养老入户服务规范》、《养老机构服务规范》等。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