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警” 有哪些应知应会?

23.12.2015  10:57

   天津北方网讯: 按照《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津政办发[2015]91号),经市政府批准,12月21日本市发布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自12月23日0时起至24日6时止,启动重污染天气Ι级(红色)响应。这是本市首次发布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围绕红色预警,本市环保部门在第一时间就广大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作出详细解释,其他相关系统、部门也纷纷拿出应急预案并付诸实施。

   红色预警因何而来?

  ——环保专家详解市民关注热点

  从12月23日0时到12月24日6时,本市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由Ⅱ级调整为Ⅰ级,这是天津首次发布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天津首次发布红色预警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红色预警要在23日0时启动实施?红色预警又是怎样联动发布的?红色预警期间本市采取哪些应急措施?针对这些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昨天,本市环保专家进行了解答。

   天津首次发布红色预警依据是什么?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环保专家介绍,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区域大气扩散条件总体维持不利。经预测,本市12月19日至23日将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12月18日本市及时发布了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19日,本市受南风影响,风力较弱,水平扩散条件转差,高空受弱脊控制,垂直扩散条件相对有利,在应急措施及相对有利的气象条件共同作用下,污染物浓度累积速度明显低于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指数AQI为87。随着高空弱脊势力减弱,垂直扩散条件明显恶化,水平扩散条件进一步转差,随着天气系统的推移,周边地区污染输送及边界层不断压低,本市污染物浓度累积速度明显上升,20日AQI达到180。

  环保专家介绍说,经过两天污染物累积,12月21日本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空气质量指数实时值已经达到六级严重污染水平。经过与气象部门的加密会商,21日14:00预测12月22日至23日本市气象条件进一步转差,极度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污染形势严峻,12月23日空气质量将达到严重污染水平(AQI 440-500)。

  按照《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津政办发[2015]91号),经市政府批准,12月21日本市发布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自12月23日0时起至24日6时止,启动重污染天气Ι级(红色)响应。这是本市首次发布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

   为什么红色预警要在23日0时启动?

  何时发布Ⅰ级红色预警,何时启动应急响应,是按照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来组织实施的。依据环保与气象部门的预测预报结果和应急预案要求,市政府决定将红色预警措施启动时间确定为23日0时。

  同时,市政府新闻办积极组织市教委、市公安交管局、市环保局编制新闻宣传材料,及时在媒体上对本次红色预警的各项措施进行了宣传解读,尤其是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又发布了专项解读材料,已确保本市市民在24小时内获悉预警信息、了解与其切身相关的应急措施,做好提前准备。

   红色预警是怎样联动发布的?

  在预测出本市环境空气质量,将达到Ⅰ级红色预警条件时,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Ⅰ级红色预警应急响应工作。各有关单位立即开展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递。

  预警信息的发布,主要途径有三种,并同步组织进行。一是,以市政府明传电报形式将启动应急响应的通知发至各区县政府、各相关委办局,要求立即启动相应措施;二是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本市相关委办局负责人,全市16个区县的党委、政府及重点企业负责人近600人群发短信通知,下达启动Ⅰ级响应指令,并要求在启动Ⅰ级响应前(即22日全天)开展5项临时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污染;三是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市公安交管局、市教委、市环保局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主要媒体刊播提升预警等级的消息,提示公众提前安排出行方案、做好儿童和学生的健康防护和安排方案。

  各责任部门、各区县政府根据已有的信息网络,立即通知管辖范围内的各单位及工业企业、各类施工工地、学校及幼儿园、机动车车主及驾驶员等采取应急响应措施。

  22日,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积极协调,利用天津预警中心短信发布平台,通过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向全市市民全网发布启动红色预警响应的通知,提示全市人民为23日将实施的停课和限行措施做好准备工作。

   红色预警期间采取什么应急措施?

  应对措施

  建设

  自22日0时起,全市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全部生产活动一律停工(包括已批准施工的单位)。

   教育

  根据市教委要求,全市各中小学和幼儿园今日停课一天。高校停止室外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业余训练,停止露天体育比赛活动。

  交管

  全市行政区域内道路全天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管理,时间分别为23日0时至24时、24日0时至6时。24日7时后将恢复实施两个尾号限行措施。

   公交

  公交集团今天全天将增加运力15%,12条公交线路延时运营,全力保障市民出行。

   地铁

  加开列车96列次,其中1号线加开36列次、2号线加开42列次、3号线加开18列次。

  红色预警响应在本市19日已启动的Ⅱ级橙色预警响应的工业排污企业限产限排、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作业等7项强制性措施基础上,强化增加了6项强制性措施,即一是停止全市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的与建设工程有关的生产活动;二是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及其他区县主要道路在Ⅱ级响应措施基础上,不间断进行机扫及保洁作业;三是全市行政区域内道路全天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管理;四是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五是停止所有户外大型活动;六是企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

  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减缓污染程度,最大限度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从22日0时起,即Ⅰ级红色预警响应措施实施前,提前24小时全市采取5项临时性措施:

  1.自22日0时起,全市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全部生产活动一律停工(包括已批准施工的单位)。

  2.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及其他区县主要道路进一步加大保洁作业频次。在非冰冻期内持续进行机扫、水洗作业;在冰冻期内全市所有新型机扫洗路车全部上路,进行不间断吸扫作业。

  3.各区县政府(不含市内六区)组织辖区排污工业企业调整安排生产时间,尽可能停产检修。每日17点前,各区县政府(不含市内六区)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报送辖区停产企业清单,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每日对各区县(不含市内六区)停产企业情况进行汇总并报市委市政府。

  4.强化执法监管。严格落实各区县交叉互查行动,对各类大气污染源开展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并由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第一时间进行全市通报。各级网格长、网格员和专职网格监督员全员上岗,24小时监督巡查,确保网格化管理实效。各级各部门执法人员全员上岗,24小时盯防,在全市开展全面执法检查,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立即责令停产整改,并依法严肃查处。

  5.各区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全部深入一线开展现场检查督查,对应急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严格追究责任。

   建设

  建筑工地停止一切施工作业

  昨天早上起,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队按照红色预警应急预案采取相应应急措施,要求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全市建筑工地停止一切施工作业。为保证措施落实到位,市、区两级监督执法部门组成了45个专项检查组,执行巡查抽查,对全市每个在建项目标注精准坐落地点,实现责任到人,追责有据。

  市质安监管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对整改不到位、扬尘治理责任不落实的责任主体单位,将按上限进行处罚,问责相关责任人,同时全市通报批评,还将相关责任单位记入年度信誉体系。对发现监管人员督查不利的,将约谈部门负责人及责任监督员,同时要求各建设工地安排专人值班,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巡视,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有效处置。

   教育

  全市中小学“停课不停学

  根据市教委要求,全市各中小学和幼儿园将于今日停课一天。昨天,记者走访发现,面对即将到来的停课,全市中小学都迅速启动了各种“应对方案”,以保障学生停课不停学。

   全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停课一天

  学校有义务为到校学生进行室内看护

  昨天下午,市教委副主任邢立华就此次教育系统启动的Ⅰ级(红色)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接受了媒体的采访。据其介绍,按照市教委的统一要求,今天全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停课一天,高校停止室外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业余训练,停止露天体育比赛活动。中小学及幼儿园,除必须坚守的岗位外,教职员工实行弹性工作制;各高校在保证日常教学、学生生活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教职员工可实行弹性工作制。

  同时,邢立华特别强调,如果家庭确实有困难无人照料孩子,或是没有接到通知的学生,学校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室内看护。

   学校第一时间通知家长

  到校学生有老师看护

  昨天一早,和平区万全小学的家长们便接到了校讯通发来的信息,在这条信息中,学校不仅向家长们发送了停课通知和学校的各项安排,还提示家长让孩子上学时把明天是否到校的“回执”交给班主任。上午8时,学生到校后,各主管主任迅速统计23日到校学生,并做好学习辅导和托管等安排。“经初步统计,全校2928名学生中有3名学生明天将到校,为此,学校特意安排了老师,对学生进行室内看护。”万全小学校长赵岩表示。  

   学校为学生布置网络作业录制微课

  电教馆开通临时公共账号方便学生学习

  昨天下午,记者走进河西区恩德里小学,30位授课教师正在忙着录制微课。“大家把23日的课上内容按照知识点录制成5分钟一节的微课,学生们可以登录学校的网络平台在家学习。此外,学校还为学生布置了德育作业,让学生学习三首以感恩为主题的歌曲。”恩德里小学校长韩洪涛说。

   交管

  限行期间将严查闯限行违法

  从交管部门了解到,按照《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规定,本市自12月23日0时起到24日6时止,启动重污染天气Ⅰ级(红色)应急响应,在全市行政区域内道路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管理措施。

  交管部门表示,单双号限行期间驾驶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限行时间分别为23日0时至24时、24日0时至6时,不是以往的7时至19时限行。二是限行区域是全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道路(全境),包括高速公路、蓟县山区道路等,不是以往的外环线(不含)以内道路限行。三是外埠号牌机动车(含临时号牌)还需同时继续遵守外环线(不含)以内道路早晚高峰限行规定。四是24日7时后将恢复实施两个尾号限行措施,即7时至19时禁止“2和7”尾号的机动车在外环线(不含)以内道路行驶。

  交管部门提示市民应严格遵守限行规定,遇限行提前调整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尽量改乘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出行。单双号限行期间,交管部门将依法加大对闯限行违法的查处力度,23日0时起,交管部门将增派巡查车上路开展巡查,6时30分起,将组织警力陆续上岗,在全市主要路口、路段以及国道、省道、高速公路重要节点和省际结合部等设置固定、巡查勤务,加大对违反限行措施车辆进行甄别、拦检、处罚力度。与此同时,全市行政区域内2000余处电子警察监控系统也将同步开启闯限行违法的摄录功能。

   公交

  提高运力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公交集团]

  公交集团按照《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启动最高级别响应措施,今天全天将增加运力15%,12条公交线路延时运营,全力保障市民出行。

  为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公交今天全天将增加配车300部,骨干线最密发车间隔小于5分钟,公交支线最密发车间隔不大于10分钟,运力整体增幅达15%。尤其在市区通往周边开发区和滨海新区方向的城际线路,运力增幅将达20%以上。

  今天公交集团将重点加强市区至外环线周边各新建住宅小区公交线路运营,12条公交线路将采取延时收车形式保障市民出行。这12条公交线路分别是:通往双青新家园方向的732路末班车延时到21点半;通往张窝方向的707路延时到20点,312路延时到2点;通往大寺方向的706路延时到21点,711路延时到21点半,705西路延时到22点;通往双港方向的342路延时到22点;通往军粮城方向的716路延时到20点;军粮城发往塘沽方向的680路延时到19点;通往金钟新市镇方向的701路延时到22点;通往小淀方向的670路延时到19点,671路延时到19点半。

  [滨海公交]

  据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发布消息,本市23日将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为保障市民出行,滨海公交100余条公交线路全部配足运力,并将根据现场情况增配班次,确保平稳有序运营。

  [公交校线]

  记者昨日从市客管办获悉,由于本市启动重污染天气Ⅰ级(红色)响应,12月23日本市中小学公交校线临时停运一天,24日恢复运营。

   地铁

  加开96列次保障市民出行

  天津地铁今日全天启动重污染天气Ⅰ级应急响应,加开列车96列次,全力保障市民乘坐地铁安全出行。

  地铁运营中心表示,今天启动重污染天气专用运行图。全天将增加8组列车上线,加开列车96列次,其中1号线加开36列次、2号线加开42列次、3号线加开18列次。各段场备用列车均保持全天热备状态,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可及时上线。

  此外,地铁方面还加大了车站运营服务保障力度。设备保障部门派出专业人员到各站盯点,确保自动售检票机、电扶梯等客运服务设备工作正常。公司机关及各站将派出党团员志愿者到闸机、站台等关键点位支援,引导乘客有序乘车。地铁运营公司也提醒广大乘客尽量提前进站,错开客流高峰时段,确保个人乘车安全。

   近日仍有重度霾

  26日冷空气来雾霾才会消散

  昨天,冬至节气到来,本市开始进入“数九”寒天。不过随着静稳天气持续发展,天津空气质量继续加重。天津市气象台预计,今天将有重度霾,夜间开始,受较弱冷空气影响,雾霾会有所减弱,但真正消散还要等到26日的较强冷空气过程。

  昨天,大雾和重度霾齐现津城,天津市气象台持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和霾橙色预警。气象监测资料显示,昨天上午10时,天津大部分地区能见度都在1公里以下,其中,宝坻区能见度仅为100米左右。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结果显示,天津大部分地区为严重污染水平,首要污染物主要为PM2.5,其中西青区津同路监测站AQI达到了495。

  天津市气象台预计,今天仍将有重度霾,由于夜间空气湿度增大,23日早上还将出现大雾。原来预报的23日夜间起将有较强冷空气影响本市吹散雾霾,目前来看,冷空气势力有所减弱,因此23日夜间只有小股弱冷空气影响天津,将刮起2到3级偏北风,霾将逐渐有所减弱,24日转为中度霾。预计26日至27日,才会有较强冷空气将影响天津,届时可带来4到5级东北风,直到那时雾霾天气才将消散。

  气象专家表示,从20日开始,此次雾霾持续时间比较长,主要受静稳天气影响。静稳天气下,近地面风速小,大气稳定,大气持续静稳易形成雾霾天气。昨天进入冬至节气,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冷空气比较频繁,气温比较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雨雪比较稀少,天津常年平均降雪量为1.5毫米,平均气温-3.4℃,极端气温能够达到-14℃到-15℃。

   医学专家给你支招

  雾霾天儿里该注意点啥?

  如何避免或减少雾霾对健康的危害,本市多位医疗专家为市民提出如下多方面建议——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顾清教授提醒市民:

  1.雾霾期间应尽量减少出行,出行时应注意个人防护,选择适宜的口罩;老年人在雾霾天气不要在室外晨练,建议只在室内做些简单活动,并减少活动量。尽量用鼻子呼吸。研究发现,人体吸入颗粒物不同大小,在体内沉积的部位也各不相同。大于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鼻毛可以阻挡95%。

  2.极端天气不利于开窗通风,在这段时间应尽量不在室内吸烟,不做过度烹炸食品和烧烤等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的活动。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对皮肤敏感的人来说,大气中的颗粒物吸附的病菌和有害物质容易粘在皮肤上,引起过敏症状,外出时不妨带一包湿巾,随时清洁。

  4.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同时应多摄入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食物,这些营养素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提高上皮组织(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眼睛的皮肤黏膜)抵抗力和修复能力。

  5.不戴隐形眼镜。隐形眼镜易使眼角膜缺氧,而在雾霾天气里,因为气压低,会使角膜缺氧加重,眼干眼涩不舒服。空气中的微小污染物会刺激眼睛,导致眼部过敏或感染。

  6.雾霾期间老人、小孩和有基础病的人是敏感人群,在这期间应多加注意。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应佩戴口罩。

  7.当室外大气中的雾霾消失后应尽量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尽快散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本市第四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李立宇还建议广大市民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特别是冬至后天气更加寒冷,一定要注意适当增添衣物保暖,并可适当多吃梨、蜂蜜、芝麻、红枣等食物,以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进而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此外,最近到本市多家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被称为“情绪感冒”的季节性抑郁症患者呈现明显增多的趋势,部分医院接诊的“情绪感冒”患者数量比平时增加约20%,以四五十岁中青年患者居多,总体来看就诊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女男比约为6:4。

  “终日雾霾缭绕,会加重人们的心理压力和低落情绪。”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心理科主任别怀玺提醒说,秋冬季节本来就是抑郁病症的高发期,受持续阴霾天气影响,人容易出现疲惫、终日提不起劲、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不高等,对于心理素质较差、性格中带有敏感、本身有抑郁或焦虑倾向者则更容易诱发季节性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会出现情绪更加低落、烦躁不安、自我评价不高以及加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别怀玺建议,有季节性抑郁症或抑郁倾向的市民应多和积极向上的人接触,可多与家人朋友谈些较开心的事,多到空气新鲜和阳光明媚的地方进行户外活动,适当吃些有助舒缓情绪的食物,适度进行慢跑、快走、游泳等轻度运动,听听优美舒缓的音乐等,同时避免过度劳累。本已有精神障碍者若出现病情波动或复发迹象,应及时到正规医院专科就诊,由医生评估病情后系统干预治疗。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
10条公交线路 配备乘务管理员
  为进一步加强公交运营安保工作,今年以来,发改委
地铁5号线部分车站亮相
  地铁5号线目前进入全线冲刺阶段,发改委
天津国际车展销售额破23亿元
50余台新能源车型争先亮相车展     为期6天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昨天闭幕。展会期间,共有来自天津市内各地及周边市县的近26.发改委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弘扬传统 坚定信念 民建市委会主委 李文海   发改委
地铁6号线规划至南马集站
与地铁8号线实现“十字换乘”     地铁M6线调发改委
同舟共济 砥砺前行
谱写多党合作新篇章 民革市委会主委 齐成喜    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