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帮扶 精准关爱——基层助困工作实效不断增强
30.12.2015 11:07
本文来源: 总工会
发表于《天津工人报》2015-12-29。
职工篇
泵站巡检员:“看闻听触”防事故
8:00,曹庄泵站运行部班长钱建民带着他的组员开始了今天第一次泵组运行巡检工作。
“我们这一共有4个班组,一组7个人,每个班组负责8个小时的巡视工作,在没有突发情况下,每小时巡视1次。如果遇上泵组抢修或者紧急开泵,就要和其他班组一起解决问题,保障在最快时间内恢复供水。”钱建民说。
钱建民和他的组员分别对运行的3号和5号泵组例行巡视检查。钱建民俯身贴在泵组上,仔细听着泵组运行的声音,并用手感受泵组的震动幅度。“判断泵组运行是否正常通常采用4个步骤,看、闻、听、触。”钱建民解释道,“‘看’主要就是观察轴承盘根处是否有漏水,1分钟最多允许50滴,超过这个数值,就说明轴承盘根处的密封材料需要更换了。目前泵组运行1年多来,还没有发生过漏水现象。‘闻’就是闻一下有没有糊味,如果有,说明泵组电机有烧毁迹象,必须立即停止运行,确保泵组和巡视人员的安全。‘听’和‘触’,也是判断泵组运行情况的方法。”最后,钱建民打开变电箱,在机组运行记录表上记下机组电压、电流、功率、泵压及电子温度等数据。
“为了让市民用水得到保障,我们每一名巡检职工都严格遵守泵所的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巡检维护工作,确保每一台泵组的安全运行!”钱建民自豪地说。
呼吸科医生:计步器“量步数”
7:30,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郑洪就来到住院病房了解病人基本情况。郑洪边走边和记者说:“这些日子,呼吸道疾病患者扎堆儿,医院呼吸科门诊量增加了30%。”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再加上连续雾霾天,患呼吸道疾病的市民增多,也让本市各医院呼吸科医生和护士更加忙碌。
8:00,郑洪和同事们进行交接班、开会。随后,郑洪开始查房,她和其他几位医生走到一位大爷的病床旁询问:“老爷子,您感觉好些了吗?早上有没有吸氧?”郑洪耐心地和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认真地查看老人的CT片,叮嘱病人需要注意的事项。其他几位医生协助郑洪把患者的医嘱、用药等信息录入电脑。随后,他们又走向另一张病床,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我从早上接班到现在没喝一口水,去厕所都是跑着去跑着回。”该科医生小李说:“我们一上午要查22位病人,还有4位没查。”记者看了一下表,此时已经11点多。在前往下一个病房的间隙,小李笑着对记者说:“这是我手机计步器显示的昨天在医院走路的步数,总共8760步,我在同事间才排名第三。”
公路收费员:做好服务保畅通
22:00,在本市荣乌高速翟庄子收费站(津冀界),灯火闪耀,过站车辆排出100多米。高速公路收费员、当夜值班站长张昊阳和他的同事穿梭其间,耐心地疏导车辆,在开启的4个高速公路收费通道中缓缓有序地通行。
冬季大雾、雪天、低温等恶劣天气多,荣乌高速天津段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时常有压车。翟庄子站,受省界站地理位置的影响每日通行车辆达1万辆左右,保畅任务更加繁重。
夜色渐深,室外气温1摄氏度。记者穿着长羽绒服,仍冻得直哆嗦。车辆因熄火等待通行,有的车主又冷又饿,不免脸难看、话难听。
小张依旧微笑着解释:我们理解您的心情,但因高速河北、山东境内交通管制限行,这里通行速度放缓,还请您谅解。如果您有需要,我们为您备有热水、小食品。
安抚好车主,张昊阳才拿起水杯,却只抿了一小口。“最难熬的就是遇到这种压车路况。这时,我们不敢多喝水,怕中途上厕所,影响交通疏导。”说着,他又忙碌起来。
一直到凌晨1:30,车流通行才顺畅。张昊阳长舒一口气,走回办公楼,上厕所后,走进职工驿站,半躺在沙发上。
交通协管员:百声提醒为安全
6:45,安福莱站到了西青道辅路与红旗路交口,穿上制服和黄色反光马甲,开始了一天的交通协管工作,他用自己的言语提示,提醒着过往行人注意安全。
本文来源: 总工会
30.12.2015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