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磴口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效益显著

27.05.2015  18:20

  中国水利网站5月26日讯(记者 李建国 特约记者 梁勇 通讯员 李璞)近年来,内蒙古磴口县通过对沿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了一系列水保治理措施,取得显著成效,沿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磴口县通过采取建设沙障网格、栽植水保林、人工撒播草、封禁治理等多种水保措施,共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10.9万亩,其中,营造水土保持灌木林3.09万亩,人工撒播种草2.55万亩,封禁治理面积5.16万亩。据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磴口县二十里柳子风蚀监测点长期观测,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对黄河(乌海—磴口段)沿岸流动沙丘的风沙流结构、风沙运移规律、风成沙入黄量、沙丘移动速度、河岸坍塌速度、坍塌量的长期观测,并进行量化监测研究。初步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乌兰布和沙漠刘拐子沙头段沙丘平均向黄河推进12.64米;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沙丘向黄河沿岸推进的最大水平距离为24.87米,平均推进8.39米;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沙丘向黄河河道前移的距离平均为3.28米;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沙丘向黄河河道前移的距离为0.25至5.85米,平均前移距离为1.87米。 4年的观测数据表明,磴口段沙丘向黄河河道推进呈递减态势,全县沿黄水保生态建设有效遏制了流沙入黄,并为黄河(乌海—磴口段)及下游库区淤积防治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基础。

  该项目全部实施完成后,全县沿黄植被覆盖率将从不足10%提高到60%,实现减沙28.68万吨,调水21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