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热带农业注入科技动能

11.05.2015  19:54

  打破了国际“北纬17度以上是植胶禁区”的论断,建立了稳固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率先完成世界首张木薯全基因组测序与光合产物高效运输与积累模型,选育出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直接推动形成了年产值达100亿元的朝阳产业;建立起全国最大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圃),保存了优质种质资源3万多份;胡椒、咖啡、可可、剑麻集约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我国这四大作物的单产位居世界先进水平,并成为世界主要生产国之一……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一项又一项科研攻关的优秀成绩单,使我国热作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推动着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为热带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创新体制机制,占领热带农业科技的制高点

  “明确以研为主的导向,推动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化。”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好勤介绍,热科院起步晚、欠账多,院里最缺的是创新人才。为了让更多科研人员努力有方向,提升有空间,热科院近年来在人事管理方面不断创新,提出了热带农业“十百千人才工程”,计划在近五到十年内,打造一支面向未来、学科齐全、数量充足、素质一流的人才队伍。

  2004年,热科院引进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员、美国孟山都公司资深科学家彭明,担任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回国上任后,彭明大胆引进国外科研单位先进的科学理念,同时引进一批国外留学人员来所担任课题组组长和科技骨干。去年9月,彭明主导的国家“973”计划项目“重要热带作物木薯品种改良的基础研究”通过验收,该项目在木薯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木薯及其他热带作物的基础生物学和遗传改良研究奠定重要基础,对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和生物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使我国在木薯基础生物学与基因组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同时,热科院不断将财力物力向科研倾斜,鼓励有条件、有潜力、有能力的科研人员去行政化,逐步完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科研与管理能进能出机制和定期轮岗机制,并将科技成果项目转化收益的不低于50%,奖励科研团队。

  目前,投资2.6亿多元的中国热带农业科技中心正在紧张施工中,有望明年投入使用。孙好勤介绍,科技中心建成后,将构建起天然橡胶科技创新、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热带农业科技信息研究与资源4个共享、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等4个国家级研究平台,大幅度改善我国热带农业科研基础条件,为热带农业科研提供良好的平台。

   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带动热区农民增收致富

  去年1月,国家天然橡胶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热带科学研究院橡胶研究所所长黄华孙,接到海胶集团山荣分公司的求助电话,反映其2013年种植的胶树出现大量落叶、生势衰退等情况。黄华孙和橡胶所科研人员立刻赶赴胶园,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养分分析,制订解决方案。这是热科院科技支撑产业、服务产业的一个缩影。

  热科院始终坚持产业导向,突出热带产业要求,不断强化自主创新,支撑和引领着我国热带现代农业发展,尤其在服务“三农”上更是不遗余力。为将橡胶最新的研究成果、技术及时推广,橡胶所还成立专门的技术推广与服务部门——科技服务中心,建立起科院与产业相结合的桥梁,立足解决生产过程中是技术问题,直接服务胶农和植胶企业。屯昌县枫木镇冯宅村有1000多亩橡胶园,以前村民随意割胶,不仅劳动量大、产胶量低,而且缩短了橡胶树的寿命,如今在橡胶所技术人员培训指导下,割胶从“一天一刀”转变为“两天一刀”甚至“三天一刀”,效率大大提升。

  在科技服务与技术推广方式上,热科院也不断创新。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进行的“农民参与式”木薯研究与推广项目,使我国木薯新品种平均亩产翻了三番,也让木薯种植农户尝到了甜头。叶剑秋研究员告诉记者:“以前科研人员把选好的优良品种送到农户家里,都没人愿意种,如今直接把试验地设在农户地里,农民全程参与试验、评估和筛选,在研究中推广,在推广中改进,本质上实现农民的生产经验与科研新成果之间的互动。”

   农业科技“走出去”传播中国影响,引领世界热区农业发展

  马尔代夫的“国树”椰子树遭受了虫害椰心叶甲的入侵,不仅严重减产,还威胁到马尔代夫热带海岛的生态系统,美丽如画的千岛之国正面临灭顶之灾,马尔代夫紧急向我国政府求援。在“中国—马尔代夫椰子害虫联合研究中心”援外项目的支持下,热科院彭正强研究员带领课题组成员携带150万头椰心叶甲天敌寄生蜂及急需的药品前往马尔代夫,用世界先进技术灭杀椰心叶甲。

  不仅在我国热区,活跃着热科院科技工作者的身影,在世界热区,发展中国家农民对热科院科技工作者也不陌生。

  “中国热区很小,世界热区很大。”热科院一直致力于站在热带农业科技的最前沿,并将这些技术成果与国际热区分享。

  几内亚的甘蔗田、塞拉利昂的油棕园、尼日利亚的木薯地、刚果(布)的农业科技示范中心……都有热科院的技术输出和专家帮扶。

  近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抓住中国与东盟、非洲、南美、南太平洋地区战略合作契机,发挥自身拥有1000多项热带农业科技成果储备的优势,以项目为桥梁,把科技的种子播撒到了90多个国家,这些科技种子在当地不仅生根发芽,而且结出累累硕果。

  通过农业科技援非项目的桥梁和引领作用,我国不少农业生产企业走向非洲开发农业,发展当地经济,为非洲国家生产粮食并供应当地需求。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海南农垦集团、广东农垦集团等企业,都在非洲建立了农业基地。

  热科院利用自主先进的热带农业科技,支撑中国农业“走出去”,服务国家科技外交,增强了我国在世界热带农业科技领域的“话语权”,提高了我国热作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记者操戈李丽颖 邓卫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