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农广校组织第八期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远程培训

13.07.2017  21:46


      7月12日,塘沽农广校组织2017年第八期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远程培训。本期培训邀请的嘉宾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文生,他从扶贫现状与政策背景、信息技术与精准扶贫、以及创新精准扶贫云平台,和创新精准扶贫的建议,对“互联网+”全要素、全过程、开放式精准扶贫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读。
      精准扶贫定义: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新型治贫方式,是相较以往“粗放扶贫”做出的重大调整。精准扶贫必须坚持分类政策,因人政策、因地政策、因贫困原因施策。抓好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等十大工程。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基地搬迁安置生态保护脱贫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等渠道,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对象身上,最终取得扶贫工作的最后胜利。
      创新精准扶贫的建议:(一)建立健全国家级全要素精准扶贫大数据中心,发挥“互联网”优化配置资源要素的优势,提高精准扶贫成效;(二)加快扶贫统计监测应用建设,找准扶贫对象的物质、精神、能力、福利等“贫根”和根治良方;(三)应用“互联网+”创新扶贫服务方式,鼓励开发精准扶贫手机APP,大力发展电商扶贫,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化水平;(四)开发“互联网+精准扶贫”全过程管理平台及应用,切实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五)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全过程管理制度和法规,激励“互联网+精准扶贫”全过程管理网络平台应用。
      精准扶贫新方式、新路径不仅可以快速有效带动贫困地区走向富裕,还能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精准扶贫”方式存在着不可估量的市场发展潜力。全社会的力量对扶贫工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互联网动员全社会关心国家扶贫政策、参与扶贫工作,可以使精准扶贫工作效率更高,更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