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免税为天津经济发展打开“加力”

03.04.2015  16:45

            税收减免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在增加消费、刺激投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引导和鼓励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推动作用。2008年~2013年6年间,天津市国税局累计减免税额1078.3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天津经济发展,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了民生改善,改善了小微企业经营环境。

            税收减免总体规模与天津经济发展相适应,各类减免税政策惠及领域协同发展,集中展现了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导向,并呈现以下特点:

            ——减免税总量规模持续扩大,超过3成企业受益。2008年~2013年,天津享受减免税纳税人户数由2.6万户逐步增加到9.5万户,累计减免38.1万户(次),减税面由15.3%扩大到33.6%。年减免税额由134.3亿元增加到214.8亿元,6年累计减免税额占全市国税收入的14.7%。

            ——税收减免对第二产业支持力度稳中有升,对第三产业税收减免扶持幅度逐年加大。2008年~2013年,第二产业累计减免税额达754.8亿元,年均小幅增长4.1%,比重由82.6%下降至63.2%。第三产业税收减免顺应了国家产业结构升级需要,6年累计减免税额达323.5亿元,年均增长27.6%,比重由17.4%上升至36.8%。税收减免更加向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倾斜,两行业减免税额年均增幅达到30%。

            ——税收减免突出鼓励企业高新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额位居各类减免税之首,累计减免税额150.7亿元,占比由10.3%逐年提升至20.5%,年均增长33.7%。二是改善民生、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减免税额也保持较高增速,年均增长33.1%和50.8%。三是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支持农业减免税额52.8亿元。四是促进节能环保累计减免税额27.0亿元。五是有效鼓励企业投融资。其他减免税中权益性投资收益减免税额较大,避免企业投资双重征税。

            ——滨海新区和市级大型企业减免税优势明显,中心城区和老五县减免税额大幅增长。

            ——内资企业减免税额占比提高,外商投资企业减免税额占比大幅下滑。6年间,内资企业累计减免税额达705.7亿元,年均增长16.3%,比重由54.8%提升至72.8%。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减免税额227.6亿元,年均下降11.7%,比重由34.3%下降至11.5%。港澳台投资企业累计减免税额137.1亿元,年均增长18.2%。

            税收减免引导鼓励政策效应明显,积极助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税收调控职能作用充分发挥。

            ——助推经济健康发展。税收减免能够直接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增加流动资金,提升投资意愿,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盈利能力,鼓励居民消费,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2008年~2013年,天津国税减免额从134.3亿元上升至214.8亿元,增长60.0%;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从3404.1亿元增加到10121.2亿元,增长近两倍,地区GDP也从6719.0亿元上升至14370.2亿元,增长113.9%,税收减免乘数效应十分明显。我国的长期税收乘数K=-1/(1-0.566)= -2.30 ,意味着税收减免额每增加1亿元,可以使地区GDP增加约2.3亿元。2008年~2013年,天津国税税收减免累计达1078.3亿元,如剔除与经济发展间接相关的以权益性投资收益减免税额为主的其他减免税后,直接影响经济的鼓励引导性税收减免424.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相应增加976.8亿元,占6年间全部地区生产总值62036.6亿元的1.5%。

            ——有效增加社会就业。根据近十年数据统计,天津经济与就业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从增量看,经济增加1亿元,就业增加0.028万人;从增幅看,经济增长1%,就业增长0.3%。据此推算,2008年~2013年,因税收减免带动经济总量增加976.8亿元,就业人口累计增加27.4万人,占2013年就业人员总量的3.2%。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税收减免促进了优势支柱产业平稳发展。6年间,天津第二产业累计减免税额达754.8亿元,占减免税总额的70.0%,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纺和国防科技等工业八大优势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此期间,八大产业工业总产值由12119亿元增至23579亿元,年均增长14.3%;税收收入由564亿元增至1088亿元,年均增长13.9%。在八大产业的强劲支撑下,2013年,天津实现工业增值税收入547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位列全国第一,远高于3.4%的全国平均增幅。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税收减免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和进步,有利于加大企业内部的科研投入,同时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的档次和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企业的纳税贡献能力也随之迅速提升。例如,享受到企业所得税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从2008年的220户增长至2013年的529户,年均增长19.2%;实现税收从2008年的32.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87.3亿元,年均增速22.1%;实现税收占全市的比重从2008年的3.9%提高到2013年的5.6%,税收增长势头强劲。与税收减免大幅增加相对应,天津企业科研实力大幅增强,科研成果大量涌现。截至2013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2028项。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年均增长32.6%,知识产权结构与以前年度相比更加合理。

            ——推动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税收减免鼓励企业加大资源综合利用,降低企业节能环保设备采购成本,有力推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6年间,节能环保减免税额累计达27.0亿元,对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的技术改造投资发挥引导作用。天津工业废水排放量从2.04亿吨下降至1.87亿吨,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量从1471万吨上升至1586万吨。单位工业产值煤炭消耗量从0.89吨/万元下降至0.67吨/万元,降幅高达24.7%。

            ——壮大企业综合实力。2014年天津国税减免税调查结果显示,享受减免纳税人的财务指标全面优于未享受减免的。享受减免的企业户均营业收入是未享受减免户的2.2倍,户均企业利润是未享受减免户群的9.2倍,平均利润率是未享受减免户的4.2倍,户均应缴税金是未享受减免户的2.6倍。对比数据说明,减免税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带动了税源更快更好发展。

 

原载于:中国税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