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成效明显 不断提高治税能力
结构调整期,企业的“税负重感”增强。不难理解,在“经济增速放缓”叠加“结构调整”的发展阶段背景下,企业部门普遍营收能力下滑,自然会对税负变得“相对敏感”。为此,中央近年来的减税降负力度持续加大。尤其是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抓好“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6方面政策举措后,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减税降费的力度。2019年伊始,为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在2018年减税降费的基础上,中央推动了更大规模、更有力度的减降措施。《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关于2019年进出口暂定税率等调整方案的通知》、《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等文件相继出台,进一步降低个人和企业的所得税税率、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调降制造业、交通、建筑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放宽小微利企业标准并加大优惠力度。
“减税”方面,各地积极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要求的同时,也积极探索优化体制机制、提高效率、精准施策的方法和手段,形成了不同的经验和做法。如,北京成立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减税办,采取集中办公,按重点任务“时间表”、“路线图”,编制方案落实;天津建立日报告制度,把各项减税降费任务第一时间传到基层,并把基层难题第一时间反馈、解决。另外,在优化技术手段方面,不少省份积极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优化办税流程。 “降费”方面,各地根据《综合方案》,积极落实“降费率”、“降费基”,目前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较高的省区市均已主动调降缴费比例,全国逐步统筹推进统一的标准。
从了解到的企业层面的感受来讲,我们走访的50多家企业,普遍反映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良好,税务部门积极组织培训、辅导企业掌握政策动态。企业均反映,税务部门组织了多次培训活动介绍政策。在实际纳税流程中,税务部门也普遍主动协助企业根据新规调整报税材料,帮助企业切实享受到减税新规带来的收益。尤其是民营企业中的小微企业,部分纳税人反映,得益于增值税免税标准的提升,已经享受到减税政策带来的福利,其月均税收减免规模大约为3000元。
基于以上情况,总体来看,我国2019年执行的分阶段减税降费政策得到了比较好的执行。结合四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我们认为,治税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从长远考虑,当前减税降费的一些典型做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值得总结经验并进一步推广。应进一步注重在整合税收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动态跟踪、分析企业的数据变化,努力实现智能治税,并通过标准化和智能化,规范、精简流程,提高效率、降低征管和治理成本。同时,税务部门应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及时研究应对转型期企业发展的诉求,不断深入践行四中全会的精神和要求,践行“治税为民”,不断增强企业和百姓的获得感。(作者为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中特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