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外贸进出口稳增长专题】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 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
16.10.2015 12:36
本文来源: 商务之窗
一、服务外经贸企业的具体举措
(一)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支持企业“走出去”
1. 建立“走出去”项目储备库,实现对成套设备出口、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投资和海外租赁企业的全面覆盖及其项目的全面跟踪。1-8月承保支持海外工程承包及成套设备出口5.5亿美元,支持海外投资7.4亿美元。同时跟踪海外工程承包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项目53个,海外投资项目21个,海外租赁项目8个,涉及项目总金额超过150亿美元。
2. 推进重点国别和行业整体市场开发,加强与政府发起的合作框架、投资基金项目对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商谈整体合作,发挥海外渠道优势,拓宽项目来源,主动为企业推介海外项目。
3. 大力创新项目类业务风险保障模式,优化基础费率体系,为企业“走出去”量身定制融资和风险保障方案,推动项目落实,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4. 加强风险研究和预警,对重点国别、行业、买方的“大数据”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分析,设立“一带一路”64个国家风险专报及行业报告,为企业量身定制深度市场分析报告,提供政策解读、市场分析、风险管理咨询和培训等综合服务。
(二)实施积极承保政策,支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1. 实施积极承保政策,适度提高风险容忍度和信用限额满足率,进一步提高我市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1-8月,服务支持出口企业864家,支持外贸出口65亿美元,占我市一般贸易出口的44%,其中支持新兴市场出口26亿美元。
2. 加强对我市出口百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重点外贸企业跟踪服务,实施重点客户名单服务机制,针对性的制定“支持发展方案”,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做好全流程、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支持我市重点外贸企业出口稳定增长。
3. 推广“小微企业信保易”产品,推动小微企业统保平台建设,提供费率优惠支持,提高风险保障力度。1-8月,服务支持小微出口企业551家,承保小微企业出口12亿美元。
4. 通过理赔追偿服务体系标准化、扩展“理赔绿色通道”、研究开发小额案件“网上报损索赔”系统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理赔响应速度,帮助企业及时化解各类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缓解资金压力,保障稳健经营。1-8月支付赔款740万美元,帮助企业追回欠款约1830万美元。
5. 发挥资信专业优势,凭借公司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含70余万家海外买方、3万余家重点银行各类信用与风险信息的全球信息采集网络,全面监控风险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目标国别和企业的采购分析报告,并提供专业的买方风险评估,帮助企业承接海外订单。1-8月,为企业提供买家调查和资信评估报告4500份,发布国别、行业等各类风险预警信息100余期。
(三)扩大保单融资规模,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创新融资方式,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便利性,推广出口保理、进口保理、福费廷等银行保单模式,推进融资平台建设,帮助更多出口企业便利获取融资支持、降低融资成本、规避汇率风险。1-8月,累计支持企业获得银行融资78亿元,其中支持小微企业便利融资16亿元。
二、下一步支持外经贸企业的重点工作
一是支持企业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落实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通过出口买方信贷保险、出口卖方信贷保险、海外投资租赁保险和特险等项目类业务为我市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国际工程承包和海外投资提供保险及融资支持,促进钢铁、船舶、海工、机电成套设备等我市优势产能转移,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开展境外能源资源和农业开发,促进贸易出口。
二是积极支持外贸转型升级,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大对重点行业和新兴市场出口政策倾斜力度,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点新兴市场国别的承保,大力支持装备制造、成套设备、自主品牌、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创新对国际营销网络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的支持。
三是积极参与打造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推动传统外贸代理平台规范升级,参与搭建信息化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京津冀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通关、退税、融资、收汇、信保、物流等一揽子综合服务。
四是加强对自贸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服务。加强自贸区政策研究,积极争取公司新产品在我市先行先试;完善推广融资租赁保险、保理保单等新模式,提高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综合服务能力;联合银行创新打造科技型中小微出口企业融资专项产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支持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本文来源: 商务之窗
16.10.2015 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