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团结动员职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建功立业

13.10.2016  15:06
全总改革试点成效系列报道之二

  “感谢大赛首次设置了这个项目,才让我有了展示才华和与同行切磋的机会。”在第五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来自杭州的王建明一举摘得动画绘制员项目冠军。而在本次大赛设置的5个比赛工种中,有4个工种属于“互联网+”范畴,共辐射带动了1500多万职工参加技能比赛。
  适应新常态,创新职工建功立业的载体和平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建功立业。这正是全总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创新载体平台,动员广大职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
  2016年至2020年,力争全国职工合理化建议数量达到6000万件,实施率60%以上;到2020年末,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的企业达到50万个,参加技能竞赛的职工平均每年达到2300万人次,每年帮助100万职工晋升技术等级……
  日前,《中华全国总工会2016-2020年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正式印发,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全国工会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的目标任务,旨在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改革试点以来,全总创新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引领广大职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活动等专题,开展以“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为主题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并推动劳动和技能竞赛向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延伸,提高竞赛覆盖面和职工受益率,激发职工参赛热情和创造潜能,发挥劳动和技能竞赛对企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全总还修订了《全国产业工会举办职工技能比赛管理办法》,制定了《关于在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中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的意见》《职工创新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设立职工创新补助资金,为职工创新争优提供了全方位的激励。
  以改革创新为契机,各地工会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凝聚正能量——
  福建省总工会将多个工作项目统一整合成“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和“职工温暖工程”两大品牌。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包括职工技能竞赛、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职工技能培训、“名师带高徒”活动、职工技能晋级奖励制度等五项;职工温暖工程包括医疗互助、劳模服务、困难帮扶、“四送温暖”、法律援助、一线工人疗休养、职工文化、女职工关爱、扶贫开发县工会建设等九项,以做大、做强工会品牌增强工会影响力。
  吉林省总工会开展“吉林职工‘双创’扶持计划”,通过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比赛、实施资金扶持和项目扶持、培育职工“双创”孵化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选树表彰创业创新先进人物等措施,引导全省广大职工自觉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
  提升职工素质,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高素质职工队伍。
  改革试点以来,全总多措并举,着力提升职工综合素质:
  ——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落实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深化职工书屋建设工作,推动职工读书活动进基层、到班组。目前,全国已建成职工书屋逾10万家。
  ——建立全总金蓝领职工技能培训示范点,依托工会院校、职工技能实训基地和多媒体手段,加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加强技能培训和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再培训,构建职工教育培训立体化网络。
  ——深化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拓宽技术工人职业发展渠道,推动企业建立技术工人培养、考核、使用、激励机制。
  各级工会也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创新活动,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首席技师”、“首席员工”的示范作用,激发广大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甘肃省总工会提出并在全省实施了“技能提升”“职工创新”“创新型班组”“劳模创新”“陇原工匠”和“劳动竞赛”等6大行动,旨在提升全省各行业职工的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让每一位想创新、能创新的职工群众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平台,从而形成全社会的创新合力。
  ——天津市总工会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加快建设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和津工“众创空间”,构建职工教育、培训、创业立体化网络。
  ——辽宁省总工会通过实行项目制推进,落实培训经费,加大培训力度等措施和办法,有力促进了全省职工技能素质的提升。
  培育高素质职工队伍,离不开劳模的典型引领作用。为此,全总改进劳动模范评选宣传和管理服务。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严格程序、严把标准、优中选优,认真做好全国五一劳动奖的评选工作。2016年计划组织5000名劳模疗休养,增加一线职工、青年职工、农民工的比例,注重将劳模休养与提升劳模综合素质培训相结合,为更好发挥劳模作用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