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出台 新区再迎“新机遇”

10.09.2015  10:21

   天津北方网讯: 9月7日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京津冀作为唯一的跨省级行政区域入选,担负起先行先试重任。

  “这是当前滨海新区发展的又一大机遇,《总体方案》为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坚定了滨海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昨日,记者采访了几位专家和本地官员,请他们对《总体方案》进行解读。

  探索破解创新发展瓶颈

  记者注意到,《总体方案》全文第一句话就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是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瓶颈制约的关键”。而且方案中,选择了1个跨省级行政区域(京津冀)、4个省级行政区域(上海、广东、安徽、四川)和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核心区(武汉、西安、沈阳)作为试点,和以往改革以省市为试点不同,本次改革核心突出区域试点概念,这有哪些特别深意?

  “京津冀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作为唯一的跨省级行政区域入选,意义深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说,京津冀反映的是中国好的区域经济板块的深层次矛盾——严重的区域分割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使得本来具有紧密内在联系的经济区域各自“划地为牢”,出现了三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长三角、珠三角比较自然的区域协同意义不同,实现京津冀协同,就是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长期由于行政分割而产生的区域不协同难题,这本身就是在探索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制约。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单以各行业和各省市是无法实现的,拿‘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方法来改革根本上也是行不通的。”刘瑞表示,中国前30年的很多改革都是单兵突进,在改革初期阶段起到了降低改革成本、避免改革风险的作用,但也导致了很多体制外循环。这一轮改革已进入到深水区,各方利益交织在一起,只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改革,才能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制约。另一方面,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仅是口号和目标,到具体落实,交给各行业肯定不能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全国统一推进也有一定难度,因此只有放在区域层面才可以落实,通过几个区域的先行先试,探索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积累成可推广、可复制经验,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

  “滨海新区的又一大机遇

  “这是当前滨海新区的又一大机遇。”长期参与新区改革研究的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蒋宁博士说,滨海新区在经过国家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和全面深化改革两个发展阶段后,已经形成了“以改革带动创新、以创新带动生产制造业发展”的改革思路,此轮全面改革创新,滨海新区是有一定基础的。《总体方案》的出台也为新区转型发展坚定了信心。

  “滨海新区全面改革创新,要充分融入当前面临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重战略机遇中。”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增说,滨海新区作为第二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又随着自贸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获批,一定要趁势而上,把握住机遇,抓住京津冀这块“金招牌”,着力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激发创新者动力和活力、深化开放创新4个方面,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要率先在市场公平竞争、金融创新、开放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改革突破。

  关键是要理顺管理体制

  对于《总体方案》要求的2015年,各地方要研究制定改革试验方案,新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新区正在积极制定改革试验方案,力争通过3年努基本构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长效机制。

  “理顺管理体制是新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关键。”刘瑞说,如果滨海新区在自贸区发展上要作出文章,必须要在管理体制上有所创新,这方面新区可以借鉴深圳经验。

  关于市场和政府关系的理顺,刘瑞认为,政府首先要简政放权、从管理向服务进行观念转变,当然,放权肯定会出现某些“”的现象,政府要带着相对宽容的态度对待市场的变化,市场也会给政府一个理性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对市场主体法治观念的培育,争取实现既尊重规律又符合市场的理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