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迎利好 中小企业作用至关重要

28.05.2015  03:30

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让制造业迎来了利好。近几日,以机器人、向日葵、博实股份为代表的智能机器概念股就出现了涨停潮。此外,航天、电子、船舶等领域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

  股市的反应说明市场比较看好《中国制造2025》,但值得注意的是,后续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最终成为制造强国的配套政策能不能尽快落地。

  “规划性纲领发布后,最值得关心的是,后续的配套如金融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技术扶持的力度、产业开放的程度等能不能快速跟上。”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他强调,好的政策需要落到实处才能最终促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对于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通过深化体质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这八个方面,来培育创新和中国特色制造文化,推动我国制造业从大国变成强国。

  具体而言,在金融方面,要通过扩宽制造业融资渠道,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积极发挥政策性、开发性和商业金融的优势,加大对十大重点领域进行支持,鼓励重点领域大型制造业企业开展产融结合试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在财税方面,要将财政资金重点投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如智能制造、“四基”发展、高端装备等,从而为制造业升级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此外,苗吁强调,为了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围绕《中国制造2025》政府还将出台约10个左右的专项规划,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目前市场上做不了、做不好的工作。

  中小企业是市场的生力军,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至关重要。数据显示,我国有五成的税收来源中小企业,有六成的经济总量由中小企业创造,有七成的专利是由中小企业提供,有八成的就业靠中小企业来保障。

  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支持方面,据毛伟明介绍,工信部将继续开展扶助小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