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功能区亮点频闪 新滨海千帆竞渡
天津空港经济区
中新天津生态城
天津港
空客A320总装线
开发区MSD
北塘小镇
东疆港沙滩
天津邮轮母港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写出“新”文章
天津北方网讯: 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进驻新厂区,刚刚一年多,但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已让原先充裕的办公场地变得有些拥挤。作为专注于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研发与制造的科技企业,成立不足三年的一飞智控已处于行业前列。在这家企业的负责人看来,除了企业自身的优秀基因,天津开发区围绕科技企业发展所构筑的支撑体系,对一飞智控的成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飞智控的落户和成长,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科技企业发展的一处缩影。根据2012年10月的一项统计,彼时开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为280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196家。到今年8月,上述两项数字均实现了劲增,科技型企业累计数达到6793家,开发区科技小巨人累计数达到526家。
近年来,围绕科技企业发展,开发区出台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定(试行)》在内的一系列支持政策。与此同时,开发区还陆续建成各类孵化基地14家,孵化场地面积已达11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开发区还积极探索建设专业化园区推动科技企业发展的创新路径。一飞智控落户的泰达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园,便是开发区着力打造的专业化园区之一。它不仅在物理空间上对相同产业的科技企业进行聚合,也通过构筑面向研发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设施共享、降低企业成本、加速创新步伐。目前泰达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园已成功吸引了一批平台型公司、整机制造公司以及面向关键技术、零部件的研发公司,形成了商用无人机、水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以及相关配套企业等产业链条。
天津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发区通过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搭建创新平台、不断优化创业配套政策体系,从创业前期准备、政策宣讲、创业培训,到公司注册选址、工商手续等等都可以通过各类孵化基地获得一系列服务,企业不仅得到便捷更得到真金白银的红利,从此吸引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落户,为提升区域发展活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天津空港经济区 树产城融合发展标杆
第四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于9月14日在天津空港经济区惊艳开场,大批国内外直升机业内人士及“航空迷”涌入天津空港经济区,他们在一睹国内外直升机真容及现场震撼飞行表演的同时,也亲身领略到了天津空港经济区完善的交通设施及商圈环境。做强产业,同时坚持打造高标准配套设施以支撑产业发展,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一座生态、宜居、智慧的空港新城在渤海之滨拔地而起。天津空港经济区在国内经济发展先行区中,树立起了产城融合发展的标杆与模板。
3年多来,开发建设仅15年的天津空港经济区打造的百万商圈已经形成。在天津空港经济区贸易发展局局长鲍键看来,这个“百万平方米商圈”只是其中之一,“在此之前,我们空港国际汽车园已经形成了一个百万平方米的消费商圈,这意味着,我区两个百万平方米商圈全部建成,天津空港经济区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市民的消费目的地城市。”
与代表区域繁荣的商业设施彼此呼应的,是近年来秉承高起步、高标准打造的社会事业配套设施,与天津实验小学合作建设天津空港实验小学,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合作建设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以国际标准建立的中国首家个体化肿瘤治疗中心太山肿瘤医院等高端的教育、医疗、服务等社会事业配套设施,成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坚强后盾。数据显示,近年来,天津空港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超过300亿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通讯、能源、环保等配套能力。高水平学校、医院、蓝领公寓、白领公寓、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全部建成投用,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配套保障。
“几年前的空港还是一座新城的模样,马路上车不多,一到周末区里空落落的。可现在到处都是车水马龙的景象了,尽管少了些寂静,但更增添了生机与活力。”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一座座高楼厂房在空港拔地而起。没有烟囱林立的落后产业,有的是空客A320天津总装线、空客A330完成和交付中心、中航直升机、庞巴迪公务机维修等这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一座绿色、生态、宜居、智慧的国际化现代化新城已经呈现在了世人眼前。
天津高新区 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天津高新区1991年获批为国家级高新区,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7年获批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近5年来,天津高新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围绕以打造适宜产业创新的双创生态为主线,不断推进双创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成为天津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如今的天津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天津市创新资源最为丰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最多、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重要区域。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引领全国。8月28日,天津高新区与英国国家石墨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将在天津成立石墨烯工程技术中心。英国国家石墨烯研究院是全球领先的石墨烯研究机构,此次选择在天津高新区成立石墨烯工程技术中心,主要是看中了高新区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良好的产业生态。双方将进行5年总预算为1000万英镑的研究计划。
天津高新区自2014年年底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不断先行先试,勇于大胆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政策措施,今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天津高新区在全国首家推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创通票”。为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知识产权保护难、人才招聘难、市场开拓难、政策兑现难等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天津高新区于2015年6月推出“创通票”,这是一种针对特定科技服务的定额有价电子编码,依靠互联网管理系统实现流转与兑现。目前,创通票提供初创服务包、高企服务包、知识产权服务包和新三板挂牌服务包、四板服务包等,基本覆盖了企业创新创业的每一个阶段,真正实现“一张通票管创业”。
2016年9月,作为首批投贷联动试点地区之一,天津高新区发布《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投贷联动试点的六条政策(试行)》,从信息平台、鼓励落户、投资奖励、风险分担、信贷奖励、企业贴息六个方面着力,针对银行推进投贷联动业务的难点和痛点,给予政策支持,切实降低科创企业融资门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东疆保税港区 打造全球租赁聚集地
日前,随着工银租赁交付东方航空的一架A320客机抵达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这也标志着东疆第1000架租赁飞机交付运营,这里俨然成为了继爱尔兰后,全球又一大飞机租赁中心。东疆租赁模式对包括租赁企业、制造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2010年以前,由于国内租赁公司难以开展飞机租赁业务,外国租赁公司垄断100%中国飞机租赁市场。”东疆保税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而到2017年,在中国通过租赁方式引进飞机数量中,有约40%的飞机是通过国内租赁公司引进的,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在东疆完成的。
这些年来,东疆依托国务院批复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定位和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载体,率先推进租赁业政策制度创新,国内首创境外中资飞机租赁资产回归、出口租赁、保税租赁以及飞机联合租赁等30余种租赁业务模式,并不断推动监管部门开展管理改革和创新,部分经验也向全国复制推广,形成了国内外公认的飞机租赁“东疆模式”。
除了飞机租赁外,东疆在船舶、海工、大型机械设备、医疗设备、轨道租赁等多板块全面开花,这里正打造全球租赁聚集地。如在船舶海工租赁方面,华融金租、中集来福士、中远船务、远东集团等船舶工程类企业,马士基集团、麒麟资本、普丰风电等境外企业都与东疆建立合作关系。在医疗器械租赁领域,“融资租赁企业医疗器械管理信息系统”研发成功,南山、荣联、首信、维租、远东、中程、德润、易辉、环球租赁企业签订了众多医疗器械租赁合同;而汇金租赁、微百利租赁、艾诺租赁、菲利津蓉、万康租赁、麦合租赁、达银租赁等设备融资租赁总部落户东疆。此外,近两年来,河北钢铁、中国铁建、联想、天津轨道交通集团等众多央企及大型知名企业纷纷在东疆设立了融资租赁公司,未来将助力实体产业发展。
中新天津生态城 开拓绿色产业广阔天地
近年来,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加快生态城市建设的同时,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的绿色产业体系,区域综合配套载体功能得到显著提升,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示范。
记者了解到,生态城被国务院批准为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联合协调理事会成员单位,先后给予了财政专项补贴、意愿结汇、金太阳示范工程等诸多支持政策;文化部、广电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等还授予国家动漫园、国家3D影视园、北方绿色建筑示范基地、国家旅游产业综合示范区等一批国家级品牌或项目,对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极具吸引力。今后,北京溢出的专业市场、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及行政性、事业性机构,尤其是研发中心、科研机构、结算中心等,有望陆续引入生态城。
作为国家首个绿色发展综合示范区,生态城借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在绿色产业上开拓出了广阔的天地。据了解,生态城近年来立足自身定位,积极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重点在文化、影视、互联网等行业,编制了《科技创新促进暂行办法》,从支持产业发展、促进人才引进、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吸引更多、更好的产业项目和创新项目落户。数字显示,目前,重点企业约有50%来自北京,包括文化创意、互联网、高科技等。对此,生态城先后出台政策,对企业给予运营支持。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滨海新区加速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进程中,生态城大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突出滨海旅游特色。其中将发挥河海渐近相融的独特优势,建设东堤公园、贯通印象海堤和遗鸥公园,启动南堤公园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看海观潮的生态平台,为京津冀市民提供观海听涛的好去处。同时,积极倡导建立京津冀旅游产业联盟,依托航母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妈祖文化园、国家海洋博物馆等项目,逐步实现三地旅游市场及旅游资源合作共享。
中心商务区 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心商务区是天津滨海新区的七大经济功能区之一,定位之一是京津冀企业总部聚集区。今年以来,中心商务区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疏解,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心商务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一批优质北京项目落户,涉及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其中,金融与类金融代表企业包括首京建设引导基金、民信商业保理、北银新能投资中心、中车同方股权投资基金等;国际贸易与跨境电商代表企业包括京粮集团跨境电商总部等;科技与互联网代表企业包括途家在线及网络技术等;泛文化娱乐代表企业包括龙德成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
该负责人称,目前中心商务区已经成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的重要阵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显露出明显优势。据了解,中心商务区近年来非常重视引进首都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央企总部、二级总部落户。“这类企业的落户,大大提升了中心商务区的承接力和影响力,同时也提振了中心商务区入住企业的质量和规模。”中心商务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平台建设方面,近年来,京津冀跨境电商产业联盟、京津冀众创联盟、于家堡创业培训平台、科技成果专业交易市场、互联网股权众筹中心等多元化专业服务平台相继在中心商务区成立,这些平台的设立进一步提升了中心商务区承接京津冀企业的载体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京津冀跨境电商产业联盟和京津冀众创联盟已发展成为各自领域在京津冀地区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联盟组织。
临港经济区 力促海洋经济全面发展
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近年来临港经济区将海洋经济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规模持续扩大,海洋产业结构稳步升级,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8%,在区域产业发展和升级中发挥着积极的带动作用。
目前,一批优质海工项目相继落户临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初具规模。其中,海油工程项目已正式签约;泰富重工集团在临港投资建设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国际港口、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展览、制造、再制造产业园和交易服务中心、研发中心;博迈科海洋钻井平台、石油生产平台、FPSO和特殊工程船舶设计研发、建造、项目管理、技术服务的一体化集成,形成国际化创新生产体系;天津新港船舶重工依托多家设计院所,分别在汽车滚装船、医院船、油气工程等不同领域取得新突破;太重海洋工程板块发展迅速,自升式钻井平台成功下水,自主研发设计最大的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填补国内空白。
同时,临港经济区依托自身临海优势和大型试验取排海水的便利条件,吸引国家海洋局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众和海水淡化、中盐临港基地等众多海淡项目纷纷落户临港,海水淡化产业正在发挥集聚效应。临港还不断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技术研发、科技创新的投入,努力建立完善的海洋药物创新体系。此外,临港经济区海洋服务产业带动效应显著。目前,海洋服务业占临港经济区海洋经济比重达到5%,以港口物流业为标志的发展成效突出,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记者注意到,临港经济区在海洋经济开发建设过程中,遵循“经济环保并举、用海护海双赢”的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储备和利用的关系、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推进区域海洋生态文明提升。
下一步,临港经济区将贯彻落实相关战略部署,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在天津临港经济区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为战略目标,以创建国家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为战略契机,全力促进海洋经济在临港经济区全面发展。
临港经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临港将继续优化海洋经济产业体系,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和承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临港产业承载区等战略机遇,充分利用京津冀的资本、技术、配套产业,为建设以海工装备、智能装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基地提供良好的区域支持和腹地支撑。同时,以建设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临港核心区为契机,临港将加快海洋高端装备产业集聚。临港还将做足科技兴海文章,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提升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力争建设成为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领航区。(“津云”—北方网编辑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