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县动物无害化处理场侧记:畜禽处理 期待变废为宝
日前,天津市宁河县动物无害化处理场生产试运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做得怎样?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病死畜禽深埋
费时费力费心
在宁河县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陪同下,记者自县城芦台出发,驱车半小时抵达宁河县玉祥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有着20余年养猪历史,占地300多亩,现有基础种猪700多头,年出栏1.4万头。
绿树林阴,姹紫嫣红;曲径通幽,屋舍俨然,场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令人很难与养猪联系起来。“有了无害化处理场,我感觉是又省事、又省钱,还不污染环境,我们养殖户都认可!”董事长董玉祥得知记者来意后,说话开门见山。
董玉祥告诉记者,养了这么多年生猪,以前一直对病死猪采取深埋的处理方法,也就是根据病死猪的多少,先挖一个坑,在坑底撒上石灰,把病死猪放进坑里浇上柴油焚烧,焚烧后再撒一层石灰,最后用土埋好,但要保证最上面一层死猪距地表1.5米。
谈到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同行的宁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林长群说,病死猪如果不进行无害化处理,既污染环境,又可能造成疫情传播,不仅如此,如果不法商贩将病死猪投放市场,更成为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为此,宁河县畜牧兽医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采取宣传、蹲守、巡查、接听举报等多种形式。同时要求养殖户自进猪之日起,必须到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的“天津市畜禽质量溯源平台”进行全市电脑联网报数、备案,并根据养殖数量发放免疫标志(俗称耳号)。养殖期间,如养殖户出现病死猪,必须在24小时内向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报告,同时上报信息平台,以便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每天24小时查看信息平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接报后,在72小时内赶到现场,工作人员在对病死猪的年龄、耳号复核无误后,对病死猪拍照并监督养殖户给予深埋,根据国家政策,给予养殖户无害化处理费每头病死猪80元补贴。
“80元的补贴几乎全部用来雇工了,那真是费工、费时、费力、费心。现在有了无害化处理场,我们只管汇报,工作人员就把病死猪拉走了,还给我们每头病死猪30元补贴。”董玉祥说。
提高无公害水平
规划专业处理场
经过多年发展,本市畜类年养殖量约为700万头,禽类年养殖量超过12000万羽,即使按照正常病死率3%-5%计算,每年也有20余万头猪、300余万羽禽类死亡。
据记者了解,长期以来,我国无害化处理设施以及技术水平比较滞后,包括本市在内,比较常用的畜禽无害化处理方法就是深埋,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一旦做不好防渗工作,有可能对土壤、地下水等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从生态文明和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国务院办公厅于去年年底印发《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依托养殖场、屠宰场、专业合作组织以及乡镇畜牧兽医站等建设病死畜禽收集网点、暂存设施,同时鼓励建设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场。
作为畜禽养殖大县,宁河县畜牧养殖业初步形成了生猪、肉鸡、奶牛等畜牧业主导产品生产基地,2014年年底,全县畜牧养殖小区已达270多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149个,奶牛养殖小区18个,肉鸡养殖小区68个,蛋鸡养殖小区29个,长毛兔养殖小区12个,自2007年到2013年,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为确保畜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规范养殖场(户)行为,提高辖区病死畜禽处理效率,保障辖区疫病防控和环境安全被提上议事日程,全市首家、华北地区最大的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应运而生。
据介绍,该处理场是2013年11月由市农委批准立项,2014年8月开始施工,2015年5月完成施工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并生产试运行。处理场位于东棘坨镇,总投资3926万元,占地面积47亩,设计能力日处理病死动物10吨,年可处理病死动物3000吨,为全市首家、华北最大的动物无害化处理场。
粉碎烘干
变废为宝
天高气爽,云淡风轻。
蓝天白云之下,宁河县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整洁的办公楼、干净的水泥路、婆娑的杨柳、自植的大豆,清幽静雅中难以让人想象这就是处理病死动物的地方。
林长群介绍,全县共设立11个病死畜禽收集点,分别在芦台镇、潘庄镇、东棘坨镇、丰台镇等乡镇,自处理场运行以来,每天早7点开始,15名工作人员、8部封闭运输车,分组、分片根据各乡镇畜牧兽医中心报告进行病死畜禽收集,收集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填写《病死动物勘查单》《病死动物移交单》,最后送至无害化处理场进行处理。目前,主要处理病死猪,并将逐步扩展到牛、羊、鸡等病死畜禽。
边走边聊,记者一行走进了处理车间,随行的操作工张振东自豪地说,所有设备都是电脑操作,每辆封闭运输车进场后必须先经过门口消毒池,进车间前还得进行喷雾消毒,然后用叉车将病死猪运进提升斗,再送进粉碎仓进行粉碎搅拌,并通过输运装置进行二次粉碎,最后,送进干燥器进行高温、高压烘干,同时,输运装置进行自动消毒,一般来讲,三吨生猪烘干需要6小时,五吨生猪烘干需要9-10小时,整个工作完成后,病死猪就变成了肉骨粉。
张振东介绍,肉骨粉就是将病死动物在处理场经高温蒸煮、脱脂、干燥、粉碎制得的产品,3吨病死猪大约可出1吨肉骨粉,这些肉骨粉经过二次加工后,可以当作花草树木肥料,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防止了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