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区工业调结构转方式增活力规模效益稳步提升

28.01.2016  12:50

  “十二五”时期,北辰区大力实施千企转型,推进园区资源整合,北辰工业在规模实力、产业结构、自主创新能力和载体建设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四大优势产业,成为天津市千亿级装备产业基地和装备制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规模实力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区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247.7亿元发展到2015年588.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9%,占全区生产总值的64%;规模工业总产值由1130亿元发展到232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15.5%。超亿元企业达到245家,超50亿元企业8家,天士力、塑力、华北集团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


  制造业税收总额和区级贡献不断增加。制造业税收总额由2010年42.7亿元发展到2014年48.8亿元,年均增长3.3%;主导产业规模企业税收总额29.6亿元,占制造业税收总额60.6%。2014年,区级税收超百万企业178家,超500万元企业53家,超1000万元企业27家。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北辰区把调整优化结构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扩大增量、提升存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四大优势产业实现规模总产值1700亿元,占比80.0%。


  全区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对工业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中材装备集团拥有全球最大水泥装备研发制造中心,工程承包市场占有率连续3年居世界第一;中重科技是国内唯一生产高端大型型钢设备的装备制造企业;长荣股份生产的高精密高速自动切模机远销美国、日本、瑞士等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首位;建科机械生产的数控弯箍机占国内市场90%。


  创新体系日益完善


  “十二五”期间,一批国家级大院大所纷纷落户北辰,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北辰区拥有中船重工集团七○七所、七一八所、天士力研究院等15家国家和省级科研院所,9个国家级、7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发明专利2471件,名牌产品107件,“杀手锏”产品达到26个,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产品29个,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端数字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与河北工大、中科院等3家院校签署合作协议,推动182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西门子机械传动研发中心首次走出德国本土落户北辰。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享誉海内外,天士力、天锻等企业成为国家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企业,天士力主打产品“复方丹参滴丸”成功在美国通过FDAⅡ期临床试验;天锻压力机的“钛电极制品成型液压机”获得天津市专利金奖,天发重型水电的“水轮机发电机定子线圈槽部固定结构”和天津市建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钢筋弯箍机矫直辊压下机构”两项专利获得天津市专利优秀奖,长荣股份的模切系统获得了德国专利证书,两项产品被评为全国印刷装备科技进步一等奖。


  工业载体持续优化


  依托“1+3+4”(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市级示范工业园区和四大片镇级工业园区)载体优势,“十二五”期间,北辰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67.6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2倍,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累计开发引进千万元以上新项目1129个,投资规模933亿元;千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506个,投资规模256亿元。累计开工建设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 179 个,总投资483.4亿元,其中列入市重大工业项目36个,总投资178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21亿元,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包括部分投产)项目29个。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