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上半年发放各类救助金7106万元
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扎实开展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显著,根据统计,上半年已为各类救助对象11823户20979人发放各类救助金7106万元。投入保障群众幸福生活的“真金白银”越来越多,为低保对象、五保对象等城乡特殊人群、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民生“艳阳天”。
不让一家一户生活过不去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围绕“确保不让一家一户生活过不去”的原则,全力提升完善以城乡低保救助为主体,以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从新区实际出发,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和资金,富于实效的节日、节令、临时、慈善等救助方式实现了梯次组合,形成了既可全覆盖又可适度提高生活水平的救助常态长效机制,在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过程中提高生活水平,做到“确保吃得饱,适度吃得好”。
此外,实施了多层次、系列化社会救助“自选动作”。本着社会保障适度普惠的原则,与慈善协会等部门联手运作,将社会救助的普惠面扩至低保边缘户,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动态管理,将低保边缘户纳入到节日、节令、临时救助范围,形成了与低保户、特困户捆绑式救助的运作模式,统筹考虑,统一施救。实现了全覆盖,成为救助保障工作中可继续探索培育的一个亮点。
今年以来,新区已为低保10830户19196人,特困户725户1513人,五保户268户270人及时审批发放救助资金1098万元。还为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626.31万 元。元旦、春节期间,新区相关工作人员入户慰问困难家庭1869户,走访慰问3所救助管理站和6所农村敬老院,发放慰问金、慰问品合计149.52万元;为全区低保、特困、五保家庭发放年终一次性生活补贴2081.25万元、春节过节费234.15万元、新区一次性生活补助234.12万元;发放一次性取暖补助607.51万元、为困难群众家庭发放免费电量122万元。
记者了解到,新区还注重社会救助渠道的拓展,积极筹建成立新区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现在,部分人员已到位并安排专人参加了民政部组织的核查人员培训。”新区民政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
困难群众能申请大病救助
姚玉珍家住茶淀街前沽村,2009年家里煤气罐爆炸,烧伤95%,一级肢体残。其儿子李朋17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2014年10月28日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进行心脏补瓣膜手术。而家住泰安里社区的杨德新夫妻双双下岗,2012年4月杨德新被确诊为尿毒症,2014年7月进行肾移植,医保外花费53万多元。
这两个家庭因重病重残造成家庭生活极度困难,经过街道民政部门申请,每个家庭各得到1万元的救助款。
“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调整大病医疗救助范围和救助标准,为332名困难群众发放大病医疗救助金357.6万元;同时,积极开展‘救急难’,发放临时救助金283.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693人次。”滨海新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调整了大病医疗救助范围和救助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包括城乡低保、特困、低收入人员,农村五保户;享受医疗救助的其他重度残疾人;享受定期抚恤金补助的优抚对象等在内的人群患有特重大疾病,年度内因住院或治疗门诊特定病种发生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报销后个人承担部分在2万元以上,医疗负担沉重且严重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可申请救助。救助报销比例为50%,全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10万元。
而在临时救助方面,五类人群可享临时救助。即:人均收入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5倍以下的家庭;因遭遇意外事件、突发大病、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等各种特殊原因导致支出超过上年家庭总收入2倍的家庭;区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因意外事件、突发大病或其他特殊困难,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符合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条件的,由区民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提供临时食宿、急病救治、协助返回等救助;因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开展紧急转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救助,以及属于疾病应急救助范围的家庭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一按平安键服务就到家
今年71岁的困难老人康奶奶是平阳里社区居民,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身边又没有亲人照顾。日前,老人忽然感觉有些头晕,赶紧拿出“一键通”手机,只按了一个键,就直接打到了居委会主任李凤菊的手机上。
李凤菊接到老人电话后,立即跑下楼交代社区工作人员去请社区大夫,尽快赶往老人家。康奶奶放下电话刚等了5分钟,社区大夫就拿着血压计和相关药品来到了老人家里。社区大夫为老人测量了血压,老人的血压稍微有点高,高压140,低压90。社区大夫告诉老人,暂时还不需用药,但日常生活需要有所注意。
康奶奶告诉记者,多亏有“一键通”手机,自己心里感觉特别踏实。“这手机是居委会专门给我配的,可方便了,有点啥事一打手机,居委会就过来人。有时买药出不去,我就给主任打电话,主任就过来给我买点药。”康桂英老人说。
平阳里社区是个老社区,60以上的老人就有300多人,而且空巢困难老人特别多。要想随时知道老人的安危,光靠几名居委会干部两条腿、一张嘴是办不到的。所以,街道出资给空巢老人免费配了手机,并在手机上专设一个大大的“平安键”,老人不管遇到什么事,只要一按这个键,就自动连接到居委会,志愿者们就可以上门服务。
“对于一些困难群众来说,发低保、给救助是不够的,还需要从生活层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李凤菊告诉记者,社区还成立“党员爱心服务队”、“志愿者治脏治乱巡防协会”等服务组织,并通过“热心电话”、“便民卡”等菜单服务新形式,成为困难群众个性化服务的新宠。